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刘丽华的生平简介(吴丽华的照片)

刘丽华祖籍贵州省黄平县,祖父辈为黄平县望族。她于1912年1月15日生于广西桂林,1913年6月随父母赴广东连平县;1918年再随父母赴北京生活。同年入私塾学习《三字经》、《幼学故事琼林》,继而习四书五经。父亡后于1925年9月随母返回广州,1927年6月进入私塾续学一年。1928年9月~1930年9月在广州市立二十四小学读书两年,成绩优良,每学期成绩皆在全校前五名之列,最后一学期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加之她人长得端庄秀丽,深获老师们喜爱,时有“刘校花”雅称,正可谓人如其名。1930年9月~1933年9月她入读广州市女子职业学校,学习商科。由于该校不收学费,一切学杂费全免,学生只负责书本费,负担不重,刘丽华便白天上课,夜间做工,从衣服店领来衣服缝衣扣,挣点微薄收入,填补家用。三年来的刻苦学习和辛劳工作,不但使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该校商科,而且锻练了她能吃苦耐劳和勤俭持家的坚强品质,一生受益无穷。1933年9月,刘丽华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广州的名校私立“教忠师范学校”女生部。“教忠”是广东中等教育史上历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由当时在籍翰林丁仁长、吴道镕,举人汪兆铨等绅士筹办于1902年,时称“教忠学堂”。校址邻近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1902年2月,“教忠”在贡院(现广东省博物馆)招考,一时官绅毕集,总督陶模、巡抚德寿、学政(后改称提学使)文治等“会同招考”,以表重视,由学政亲定甲乙以示公正。第一期考取54名,“皆一时之选”,(《教忠初级师范学堂第一次毕业同年录》,1909年)后来成为孙中山得力助手的朱执信(大符)榜上有名,成为“教忠”第一届学生。
据1934年统计,当时教忠师范学校的建筑面积约为40000方尺(旧制,下同),其中有教室、办公室、实验室30多间,还有学生宿舍(当时有寄宿生140人)、礼堂(约3000方尺)、图书馆(约1000方尺,图书8000册);空地面积约28080方尺,其中有操场(约20000方尺)、园艺实习场(约1000方尺)。仪器标本约值2500元。1935年办高初中完全中学,是“教忠”全盛时期。高初中和附小共
有67个班,学生达3000余人。刘丽华从1933年9月~1936年7月就读于“教忠”女生部,正值“教忠”全盛时期,她在此受到了严格的良好师范教育。特别是时任女生部主任的沈芷芳,是当时广东省中等教育界以教学管理严格和教育有方著称于世的女督学,还是“一位女中豪杰,她的刚正坚毅和实干精神在当时广东教育界几乎无人不知。”说到刘丽华,不能不提及一下她在“教忠”读书时的保护恩人沈芷芳。沈芷芳(?~1969),字素曼,出身名门,其父曾协助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广雅书院”(今广东广雅中学),其母是当时广州的汪姓大族。沈芷芳早年就读于广东高等师范法科,后转入中山大学文科。大学读书时在李励庄(后成为陈公博之妻)等人的发动下,曾与高师女生钟婉如、陈逸云(后任上海市妇运会主席)等人于1924年共同发起成立广东“女权运动大同盟”,向警予(中共早期著名妇女运动领导人)当选为大同盟第一届会长,副会长为李励庄,交际部长为陈逸云,组织部长为沈芷芳,文书部长为钟婉如,庶务部长为史懂济。当时和后来陆续加入这一组织的曹婉珍、钟慧霞、高咏雪、黄润兰、李秀梅、陈慕贞、伍智梅等人,皆成为各界妇女名流。沈芷芳于中大毕业后进入广州市教育局工作,后与政界名流何觉甫结婚。1927年她升任市教育局科长,不久调任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后转任私立教忠中学女生部主任,嗣任广东省教育厅督学。沈芷芳是汪精卫的甥女,抗战期间,“当汪精卫组织伪政府时,汪家和沈家的亲戚几乎全追随汪伪政权,唯有沈校长坚持抗日的立场,汪氏曾欲委任她为伪部长,她坚决拒绝,甚至有人竟以锁链、手榴弹置于其家门前逼她就范,她仍领导教忠中学的师生离开澳门返大陆后方自由区的罗定县连滩,开办流亡式的教忠中学。她对国家的忠贞,办事的胆色与魄力,备受当时社会所推崇。”

刘丽华在“教忠”读书时正值沈芷芳任“教忠”中学女生部主任嗣任广东省教育厅督学时期。由于刘丽华长得秀美,眼似秋水,长身玉立,曲线窈窕,肌肤白皙,加之个性文静,学习成绩优异,同学们都雅称她为“刘校花”,自然受到沈芷芳主任格外关注。刘丽华在校读书时是走读生,下课放学回家途中经常受到男生部学生尾追求爱,无奈之下她被迫向沈芷芳哭述,多次得到沈主任的出面干涉制止。甚至有两次沈芷芳跑到男生部找出求爱男生警告说,若再追逐刘丽华和干涉她的正常生活将以开除学籍论处。为此,刘丽华将沈芷芳视为保护恩人,生活学习上得到沈芷芳诸多关怀。特别是思想上深受沈芷芳热心宣扬的“男女平权”思想影响。
经沈芷芳有意牵线搭桥,刘丽华在学时与广东高等师范青年教师黄冠华相识,开始了自由恋爱。1936年7月刘丽华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教忠”。同年9月,她与谈恋爱近一年的广东高等师范最年轻的美男子副教授黄冠华结婚,婚后怀有一女,其女尚未出生,丈夫因患肺结核病逝。刘丽华生下其女后,取名黄小玲(解放后任广西医学院教授)。此前,其母已病故,为离开伤心地,经已在白崇禧身边工作的侄子刘维周介绍,刘丽华回到出生地广西桂林市,进入桂林实验小学当教员(1937年9月~1939年11月)。不久,经亲友介绍,她认识当时在广西大学教书的美男子副教授黄现璠。1939年11月,黄现璠和分居13年多的原配妻子登报离婚后(黄与原妻生育有一子一女,皆姓黄),与刘丽华喜结良缘,实可谓郎才女貌的一对绝配。婚后夫妻自然恩恩爱爱,累收爱情硕果,两人生育有三子三女。同年,刘丽华转入广西大学(简称西大,下同)附属小学任教(1939年11月~1941年9月)。后因丈夫黄现璠在西大参与发动“拒高事件”,刘丽华被无故解聘附小教职,转入国立桂林师范任图书管理员(1941年9月~1943年1月),续到广西教育研究所任图书管理员(1943年1月~1944年7月)。抗战胜利后,转回西大附小任教(1946年11月~1954年9月)。1954年西大撤消建制,转入桂林市四会路小学任教(1954年9月~1962年9月),继而转入桂林市中华路小学任教(1962年9月~1972年9月),至到1972年退休。1995年4月18日逝于桂林,终年83岁。

1973年于呼市二中高中毕业,同年考入呼市师范学校。次年8月到呼市第四中学任教。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1982年毕业留校。1990年担任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副系主任,1995年2月任系主任。1995年12月任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1997年任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2000年7月调入内蒙古大学任党委副书记。2002年4月调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任高校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2003年6月任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2011年11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副部长,兼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