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关于80年代的校园歌曲有哪些的信息

  • Fc忏丿残言Fc忏丿残言
  • 影视
  • 2023-06-19 20:14:01
  • -
推荐些70 80年代的台湾校园歌曲

校园民谣二十几载|青春终究要散场

1994年4月,一盒名叫《校园民谣Ⅰ》的盒带由大地唱片公司推出,从此校园民谣有了自己的名字。这张合辑让《同桌的你》和《睡在上铺的兄弟》唱遍大江南北。20年过去,作为90年代内地流行乐坛最具风格的校园民谣,它像流水一样覆过一代人的身体,留下不可抹去的烙印。

如果你没有经历80年代末的大学校园,你也许不能完整的哼唱出这些旋律,但一定会被这些字句打动。这世上,有些词语注定为激动人的心灵而存在,青春、理想、流浪、忧伤,还有爱情……

《校园民谣I》合辑正式出版。用平地一声雷来形容它当时的影响一点也不为过。谁也没有想到这张收录校园歌曲的卡带能如此畅销,《同桌的你》、《青春》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流浪歌手的情人》等歌曲成为了大陆民谣创作中最为耀眼的重彩。

其中,由高晓松词曲、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一经推出便风靡大江南北,囊括了当年几乎所有的流行音乐奖项之最佳金曲、最佳作词、最佳作曲奖。在《写在墙上的脸》一书的自序中,高晓松回忆当年的感觉:“94年的某一天,我与老狼大眼瞪小眼同时冒出一句:‘咱火了’。”

那段时间,高晓松最怕听到这首歌,他笑称自己都快听吐了。在家里打开电视,看到的是老狼忧郁的侧脸;开车听广播,听到的是老狼温暖的声音;就连上公共厕所,旁边大哥嘴里还一直哼唱着“谁给你做的嫁衣”……到了第二年,老狼应邀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还获得了当年全国观众评选的春晚最受欢迎节目一等奖。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源自高晓松在酒桌上接到的一个电话。睡在上铺的兄弟,毕业后各奔东西,远方的问候,调动了往日的思绪。沉吟一小时之后,便有了这样的字句.

高晓松曾说自己“无法描绘出那个时代的确切模样,只记得那些书包里的诗集,四周充满才思和风情,骠悍和温暖”。

我曾在电视剧《和青春有关的日子》里看到过校园歌手串校“查琴”(琴技比拼)的桥段。80年代末的大学校园,一部分学生在忙着学英语考托福,一部分学生忙着专业课奖学金,还有一部分学生忙着写诗弹琴泡姑娘……50块的二手红棉,海子的诗歌,罗大佑、崔健的音乐卡带,它们混合着青春期的荷尔蒙一起躁动,化作断断续续的吉他单音、青涩稚嫩的吟唱,牢牢霸占住了姑娘们的柔软目光。

校园歌手串校“查琴成为了各高校草坪上的一道风景。高晓松回忆“草坪时代”时说,“每个星期五清华大学的东操场上,都能聚集几十个外校学生。”高晓松那时被公认为最有才气的校园歌手,他和老狼组建了内地首支大学生乐队,名叫“青铜器”。虽然乐队寿命不长,但风格却是狂野的重金属。大三那年高晓松毅然辍学,和老狼一起跑到厦门流浪。1991年,一张手写的歌单出现在清华西阶教室前,这是清华大学第一次初具规模的会演。后来能在校园民谣野史及正史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人物,都在这场会演中悉数现身。据演出的组织者之一邱科爆料说:“当年高晓松唱完歌后从台上一跃而起,冲到第一排,抱着他从厦门带来的女友亲了一口。”这个激情之举,为他博得了满堂喝彩。

如同歌里所唱,多少人说过同样的话,做过同样的事,经历过同样的离别,最后又收归在同样的“青春”的名义下,变成最幽微的心事。

沈庆发表在《南都周刊》上的文章里,提到他认为《青春无悔》是高晓松写得最好的一首歌。当时高晓松和女友分手,写了这首歌。沈庆和郁冬是这首歌的第一个听众,开始他还笑着说“热气腾腾的”,唱着唱着就泣不成声了。那些年的他们,心情和故事都是用歌唱出来的。

叶蓓是另一位校园记忆的承载者,她与老狼、高晓松等校园民谣歌手一起,造就了校园民谣的巅峰时代。当年,叶蓓青涩而飞扬地唱着《青春无悔》,闯进了众多同样青春的心。她的《B小调雨后》《白衣飘飘的年代》以及《回声》,作为校园民谣的经典之作留在了很多人的心里。

没有沈庆就没有“校园民谣”,说起《校园民谣I》这张著名合辑的诞生,就不得不提到校园歌手沈庆。1989年,沈庆从四川乐山考入了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习工商管理。或许正是专业使然,让他比其他校园歌手多了一点商业头脑。沈庆一直想把这些草坪上的歌手拉进录音棚,发表一张属于校园歌手自己的唱片。于是沈庆开始搜集歌曲小样,并把他们送到各个唱片公司。

最先发掘这些小样的是深圳先科——一家做音响设备的公司。1992年,先科请来韩磊、江涛等一帮专业歌手翻录了一盘合辑。但除了旋律和歌词,配乐和演唱技巧跟后来的《校园民谣》系列没有任何相似之处。高晓松在听到翻录效果后大为恼火,拒绝在合同上签字,并把自己的两首歌从合辑中撤出。

后来先科攒的这盘合辑一直压着没出,里面沈庆的作品占了大头。他并没有因此灰心,又把作品先后投给正大唱片公司,却遭到拒绝。直到1993年,这一切才有了转机。时任大地唱片公司制作部主任的黄小茂在和朋友聚会后,回到办公室听小样,一下就被沈庆的《青春》戳中了心窝——当晚恰逢黄小茂30岁的生日。

之后黄小茂通过沈庆找到了高晓松,书卷气浓的黄晓茂很少当着人面弹吉他,但他却和高晓松弹琴喝酒聊人生,这一举动让高晓松的心防一下就瓦解了,觉得他和其他“圈里人”不一样。一下找到知音的高晓松便痛快地答应把作品交给大地唱片出版,他只提出了一个条件——我的歌必须由老狼来唱。

大地唱片的创始人之一刘卓辉是香港著名词人,他率先在内地推广国外唱片的出版程序,一时间成为各个公司模仿学习的样本。当时,大地正全力推广艾敬的《我的1997》,并将其定位为“城市民谣”。为了延续这一品牌形象,黄晓茂便在策划书上写下“校园民谣”四个字。

此时已经毕业的沈庆,正式进入大地唱片从事企划工作,直接参与了《校园民谣I》的幕后工作,《青春》和《寂寞时因为思念谁》亦收入其中。

沈庆的文章中提到,严格意义上,《校园民谣1》里面的歌都是来自1988-1993这张专辑中的作者,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代:第一代是北工大的才女金立。

最初金立的歌传承的是台湾校园民歌的那种清新,很罕见。如果金立只是写了《我们相识》这样的歌,不会被称为才女。大地唱片在录制《校园民谣1》之前,制作人黄小茂曾经组织学生们在广电总局的录音棚里录过一次自己弹唱的小样。当时金立已经签约了正大国际,这是另一家唱片公司。她在录音棚里留下了《那天》的声音,另现场所有人震撼。

“说了世上一无牵挂为何有悲喜……”还有那首《想你》,金立唱出了那些专业歌手完全不可能唱出来的情感,那种深情的透彻。可以说,金立,是那一批人里,唯一一个唱自己的歌唱得无可替代的。

签约了别的唱片公司做歌手的金立最终没有出现在“校园民谣”系列中。现在能在网络上找到金立唯一的声音,是在当年正大国际出的一张《正大国际白金精选》里面,金立唱了一首《BYE BYE 我的亲人我的爱》,这是一首真实写照她生活内容的歌,唱完这首歌,金立就追随着男友的步伐,去了大洋彼岸,一去就成了美国人。

如今叱咤音乐圈的大佬宋柯,那时就已经是清华大学校园歌曲的领军人物了。回忆起当年写歌的经过,宋柯称他全靠一本蓝色封面的吉他教材入门,每天都在宿舍楼道内苦练琴技,并学着自己写歌。大三时他创作的歌曲《一走了之》风靡了整个校园,并作为毕业晚会的保留曲目被学弟学妹们一届一届地传唱,风光程度堪比校歌。

宋柯的才情让他在女生有限的清华校园迅速拥有了爱情,同时也成了众多男生羡慕嫉妒恨的对象。大批不甘落后的理工宅男在雄性荷尔蒙的鼓动下纷纷拿起吉他,走上了文艺青年的道路,学弟高晓松就是其中之一。

当文字不能表达内心的感受,音乐就成了理想的载体。在择偶压力的逼迫下,清华大学慢慢培育出了适合校园民谣发展的土壤,也为日后输送出的大批创作歌手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校园民谣I》和《恋恋风尘》相继取得成功后,幕后功臣高晓松已经成为中国最成功的音乐人之一。而就在这股校园民谣的热潮由热转凉之时,曾经叱咤风云的宋柯从美国留学归来。这位当年的校园歌手元老级人物,没有选择音乐之路,而是做起倒卖珠宝的生意。

随后的某天,宋柯突然接到高晓松的电话催他上班,一开始还纳闷,去上什么班啊,高晓松说你来了就知道了。结果我到了他说的地址,发现他把自己原来的广告公司改成了麦田音乐,连财务都有了。”就这么连蒙带骗,高晓松和宋柯的麦田音乐正式成立。

同年,麦田音乐成立后推出的第一张专辑——高晓松作品集《青春无悔》出版,专辑中收录的《好风长吟》《B小调雨后》《青春无悔》《白衣飘飘的年代》全是得意之作。据他本人讲,这些歌曲原本是用来日后养老以防不测混饭吃的。从此以后,高晓松和宋柯便联手开启了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最辉煌的篇章,两人的合作一直延续到今天。

校园民谣二十几载,青春终究要散场。

2000年后,校园民谣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弱,粗制滥造的跟风之作充斥市场,不少民谣歌手放弃了继续歌唱。断裂,挣扎,消失,那些青春的声音终于沉寂在主流的市场。

2000年,卢庚戌用自己的钱录制了一张专辑,名字叫做《未来的未来》,这也许是校园民谣最后的闪光。从此以后,那些象征着青春和梦想的校园歌手,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大地唱片后来推出的《校园民谣Ⅱ》及《校园民谣III》再也没有什么声响。

《校园民谣Ⅱ》里的歌曲全部出自高晓松、沈庆、金立、郁冬之手,但演唱者却从校园歌手换成了专业歌手,《校园民谣III》走得就更远了,连词曲作者也放弃了学生。那时大家似乎没有搞明白一个道理:这种根植于校园的音乐,如果离开了学生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可能。

现如今,“校园民谣”这种曲风已经从内地流行乐坛中消失,当年那批中坚力量里,也只有老狼、叶蓓还在延续歌手身份。高晓松投身电影、当起了主持;宋柯成为了音乐圈操盘手还兼职卖烤鸭;沈庆、郁冬、胡杨、邱柯、赵节、傅志煜等人,或不知所终或另谋他业……

熟悉的旋律引起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在似与不似之间……让一首首难忘的歌曲流过时间的长河,汇成永远的经典。

曾经的白衣少年是否还在岁月中张望;曾经的青涩年华是否还是那么鲜艳光华;曾经有理想冲动,梦想飘扬;曾经有风花雪月,歌声流淌……总会有一首被你反复吟唱,总会有一些人始终在记忆中挥之不去。

那些年动人的校园故事和永恒的校园民谣。

[img]

求80年代小学歌曲。

[小螺号]

小螺号,嘀嘀嘀吹

海鸥听了展翅飞

小螺号,嘀嘀嘀吹

浪花听了笑微微

小螺号,嘀嘀嘀吹

声声唤船归啰

小螺号,嘀嘀嘀吹

阿爸听了快快回啰。

茫茫的海洋,蓝蓝的海水

吹起了小螺号,心里美吔

[小鸟小鸟]

蓝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

小鸟小鸟,你自由地飞翔

在田野,在草地,在湖边,在山冈

小鸟小鸟迎着春天歌唱

啦啦啦啦啦。

爱春天,爱阳光,爱湖水,爱花香

小鸟小鸟,我的好朋友

让我们一起飞翔歌唱

一起飞翔歌唱

啦啦啦啦啦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谁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小红花]

金波词 尚疾曲

花园里,篱笆下,我种下一朵小红花

春天的太阳当头照,春天的小雨沙沙下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小红花张嘴笑哈哈

花园里,篱笆下,我种下一朵小红花

春天的太阳当头照,春天的小雨沙沙下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小红花张嘴笑哈哈

80年代的校园歌曲,您还熟悉吗

八九十年代校园歌曲

《同桌的你》原唱:老狼1994年5月6日

《睡在上铺的兄弟》原唱:老狼也是1994年

《童年》原唱:罗大佑创作1976年,3年到1979年写完,到1981发行的

我找了好多,也找到了这几个是八九十年代得,希望对有用!

推荐些70 80年代的台湾校园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