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关于花蕊夫人(侍女海棠胭脂知乎小说)

  • 听风之小猪听风之小猪
  • 影视
  • 2023-08-08 08:00:01
  • -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可靠者90余。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归属于孟昶妃。
  
据史书记载,她十四岁入宫为妃,从此孟昶眼中再看不到别的女子。
他为她描眉,他为她作诗赋,为她在池上建筑水晶宫殿,为着她爱芙蓉花,便把沿城四十里种满芙蓉。
她写宫词,孟昶甚至传谕大学士将《花蕊夫人宫词》刊行天下。
他曾得意的说:“今生能得花蕊为妃,我要叫天下人都羡慕我、嫉妒我!”
她以为,她会是永远的幸福快乐,因为有他。他是君王,撑起她头上的一片天。
那时,真的是千古安平盛世。
  
然而,天也是会塌的。
  
蜀亡之前她疑惑过,问过,劝过。
她效法前贤脱簪侍罪过,然而孟昶轻轻巧巧地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卿尽管放心,一切有孤!”
她欲节省宫中的花费以资军用,却惹来孟昶的怒气:“蜀中富甲天下,何用你作此小家小户之行!”
后周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殿前都检点赵匡胤效法郭威,“黄袍加身”取代后周而君临天下,国号宋,改元建隆整军经武,南征北伐,目标逐渐指向后蜀。
可是孟昶却调兵调错,用将用错,十四万人不战而溃,导致一万宋兵围城。臣子们请求拼死抵抗,他不。李太后劝他自尽保君王体统,他怕。因着宋主允诺保他家眷性命,于是着了白衣白帽,自缚出城请降。
花蕊怎能不心碎不心伤不心死。原来在心中敬若神明的男子,也不过如此。
  蜀亡了,花蕊被指骂为红颜祸水。因为她,陷了君王,亡了国。
  
  随孟昶流亡北行,夜宿葭萌驿站,感怀国破家亡的哀愁,花蕊在馆壁上题《采桑子》: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
  因军骑催促,只得半阕,却一字一泪。
  
  后来,宋主赐恩蜀后主一家入宫,花蕊夫人亦是随行。
  赵匡胤年少时能千里送京娘而情怀不乱,且阅尽女子数千。花蕊乃亡国之妃,自初难入眼。而花蕊只是于殿前低头不语。
  知她能作诗,赵匡胤便道:“朕听闻花蕊夫人才貌双全,如此盛会,岂能无诗。朕命你作诗一首,题目——就叫《蜀亡》吧。”
  这题出得有些许刁难。让亡国人写亡国诗。
  可花蕊并不思索,提笔直书: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亡国之痛,俗世中红颜误国的愤怒,心中的不甘。
  书笺被送到赵匡胤的面前,他震惊了:“你且抬起头来。”
  花蕊微微抬头,看着宋主。
  赵匡胤看着她的脸,一动不动,一言不发。过了许久,忽然起身,执诗笺拂袖而去,未留下只言片语。
  
  我想,赵匡胤定也是为花蕊的美貌而震惊,尽管史书记载的仅是当时场景而无他的内心。
  
  于是——
  三天后,孟昶复被邀请入宫喝酒。
  翌日,孟昶重病于塌。
  十天后,孟昶因纵酒过度不治而亡。
  次日,花蕊夫人入宫。
  
  宋太祖因她的才华和气骨甚是倾慕她,封为贵妃,颇为恩宠。
  
  如果真是这样,对于一个命运坎坷羁袢的女子也算善终。
  
  据野史。
花蕊入宋时,第一眼见到她的,是白袍将军赵光义,英俊威武。然后,他们相爱。
  当宋太祖宣花蕊入宫时,她有寻于赵光义,可得到的是闪烁其词的拒绝。
  晋王赵光义无非是不想太祖怀疑到他的篡位之心,使然将爱人相让。
  于是,花蕊承宠于太祖。
  
  而且,关于花蕊的死,仍是因了赵光义。
  
  那天,赵光义在猎场林间的小屋里将夺权篡位之谋告诉花蕊,并允诺让她日后母仪天下。
  可花蕊并未依从。欲告密于太祖。
  于是,一支箭从背后穿透。
  临死的时候,她躺在赵匡胤的怀中,眼神却在赵光义的身上:“皇上……”
  赵光义的呼吸忽然停住,那一刻,似乎连空气也凝结。
  花蕊用极轻微的声音,挣扎着道:“我有一句话要对晋王说……”
  赵匡胤疑惑地看着赵光义,也看到了他身后那扔在来时路上的弓箭,眼神冰冷。
  赵光义如同木偶般地走到花蕊身边。
  花蕊的脸上,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她在他的耳边轻轻地说:“我知道,你一定会射这一箭的!”
  赵光义失声:“花蕊……”
  花蕊的眼睛已经闭上,嘴角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那一刻,赵光义明白了:花蕊,她根本就是逼他亲手射杀自己。
  只是为什么,为什么花蕊宁愿不要共享尊荣不要天长地久,宁愿决绝的弃他而去甚至要他的亲手射杀来作为对他的惩罚。
  
  花蕊是骄傲的,她怎么会容忍男子将自己作为政治的筹码,更何况是她深爱的男子。
  
  当爱情里参杂了政治因素的时候,女子,终究只是男子手上的一粒棋子。既然无力改变整局棋的走势,不如玉碎。这也是一种改变的方式。
  
  花蕊夫人死去数年后,赵匡胤死,是为宋太祖。
  
  史载:那一夜,太祖夜召晋王(太宗),嘱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
  
  晋王赵光义登基为皇,是为宋太宗。
  宋太宗灭南唐北汉,最终一统天下。
  在灭南唐的时候,他得到了南唐的小周后。唐宫中还有一个妃子,容貌酷似花蕊,他称她为小花蕊夫人。
  在他一生中,拥有过无数女子,然而却永远没有一个女子,比得上花蕊让他刻骨铭心。
  
  明明是君王无道,却总是问怒红颜;爱的男子,临了也不过把她当了政治筹码。
  
  历史中那些青楼佳人,柳如是、鱼玄机、苏小小、绿珠……都有着各自的命运。她们都貌美如花,文质才凛。同为歌妓出身的花蕊夫人,真正让文人倾慕的,理应是她在作那首《述亡国诗》时呈现出的冷静,还有在政治纷争中的恣意骄傲。
  
  也许她们唯一相同之处,便是作为女子,都没能也不可能——从一而终。
  
  在乱世里,贞洁,本来就是一种奢侈。
  
  面对宿命,注定无处可逃。一切只能留给后人,随着对历史的解读,再度评说。
  
  熟谙中国历史还有古代文学的人也应该知道,有时那些才情女子,她们的才气与容貌也许并不能美满的相容契合。有的才华横溢却面容只能称的上是平凡。有的姿色过人却文才智慧一般甚至不及男子。例外的,是花蕊夫人。
  
  她美丽却不妖娆。
  她为后蜀主恩宠,却全无蛊惑之心,相反还时刻提醒孟昶要善于国政。
  
  她聪慧大气而智慧警醒。
  她忧于后蜀清于宋。无论是面对宋太祖赵匡胤还是宋太宗赵光义,都有着她的傲骨清醒。
  
  而且,她比谁都沉默。
  撇开中国厚重的历史,且说诗词渊源。我读诗读词许久时日,亦是今日才偶然得知。她安静的在宫廷作着诗词歌赋,远没有引起任何文学上的轰然绝唱,只是融入了平常生活。
  
  可是——
  五代十国,那么多的功臣名士佳人,能有多少为历史铭记。
  只有她,与历史永不相离。提及那段年代,都有她的影子。
  未知,是否更多的是因了她的存在,才成全了历史的完整。
  
  “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花蕊,花中的那一点瑟瑟动人的娇蕊。
  
  也许再没有女子比得上她的骄傲,聪慧,理智;没有女子,能像她那样冷静大气的宠辱不惊。不论是面对着万种风的情诗词歌赋,还是身处在纷繁复杂的君王世界,把握得犹如清晰的掌心的纹路,她都俯而视之。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几位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们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能诗善赋,多才多艺。有关她们的事迹,多散见于五代至两宋的各种史籍之中,因其所处时代相同,且又均被称为花蕊夫人,她们的身份、事迹至今仍有许多疑谜。
  五代十国间,被称为花蕊夫人者,一共有三人。其一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约883~926),成都人,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为王建妃,故亦称小徐妃,姐妹皆受宠幸。其姐子王衍(世称后主)登基后封其为翊圣皇太妃。花蕊夫人与其姐交结幸臣,纳贿干政,导引后主荒戏失政,后与王衍皆被后唐庄宗所杀。
  其二为后蜀主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说姓费),封为慧妃,青城(今四川灌县)人,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后,她可能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
  其三是在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中出现的,说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闽人之女,雅好赋诗。她于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人称小花蕊。
  世传《花蕊夫人宫词》100多篇,其中确实可靠者90多首,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归属于孟昶妃,但词中有“法元寺里中元节,又是管家降诞辰”语,中元节为旧历七月十五日,正是王衍生日,而孟昶则生于十一月十四日,可知当出自王建淑妃手笔。 后蜀广政初期,后主孟昶偕“少擅殊色,眉目如画”(吴任臣《十国春秋》)的宠妃张太华同辇游青城山,驻跸于九天丈人观,一连数日,欢爱无事。突然有一天,山中出现了白夜现象,雷雨大作,张太华“被震而殒”(同上),后主伤心不已,用红锦龙褥将她包裹后埋在了观前的白杨树下。广政六年(943),孟昶下诏挑选良家女子入备后宫,青城县(今属都江堰市)费氏成了其中的佼佼者。她不久即被纳为慧妃,别号跟前蜀的小徐妃一样,也称花蕊夫人。下面这首宫词记叙了她“以才色入宫”(陈师道《后山诗话》)时的概况:
  年初十五最风流
  新赐云鬟使上头
  按罢霓裳归院里
  画楼朱阁总重修
  以此推算,费氏当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左右。一说,花蕊夫人于后蜀明德四年(937)选入宫中,其时十五岁,与《十国春秋》的记载略有出入,似不足为训。
  后蜀花蕊夫人的一生是大喜大悲而短暂的一生,与孟昶共同生活了二十二年左右,直到965年国破身亡于北宋,可能还不足四十岁。但她的百首宫词、葭萌驿题词、宋宫赋《国亡》诗,则是她一生几个重要阶段的代表作,足以彪炳文学史册、永垂不朽,清人吴文锡《青城山吊花蕊夫人》一诗概括得极为精炼:
  内家本事诗犹在
  城上降旗恨未休
  试问葭萌题驿处
  有无水殿任梳头
  “水殿任梳头”指花蕊夫人的宫词时代。孟昶夜寝喜听滴水之声,宫人为了取悦于他,便用水车踏水模拟滩头细流,花蕊夫人曾作宫词记之:
  水车踏水上宫城
  寝殿檐头滴滴鸣
  助得圣人高枕兴
  夜凉长作远滩声
  而吴氏借此略寓嘲讽之意,仿佛觉得后蜀亡国也有她的责任一般。在被宋军押送北上汴京的途中,花蕊夫人就像槛车中的“绿鹅”(典出《十日谈》),芳心将碎,在葭萌关(时为后蜀边境)的驿壁上匆匆地题写了半阙《采桑子》: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表达了她离蜀时悲愤的心境,这就是后蜀史上著名的“葭萌题驿”事件。而“城上”句是指入宋宫后之事:宋太祖赵匡胤令花蕊夫人呈诗述孟昶亡国的原由,她忠愤满腔,口占了“当令普天下须眉一时俯首”(薛雪《一瓢诗话》)的《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由此我们可以在“似花蕊之轻”之外,看到花蕊夫人性格中坚贞倔强的一面。
  孟昶从水路押入宋宫后一周即暴卒,葬于洛阳邙山,死得蹊跷而冤枉。花蕊夫人伺机报仇,“尝进毒,屡为患,不能禁”(蔡绦《铁围山丛谈》),终于被宋太祖赐死,一说被赵匡义射死,葬于福建崇安。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才在四川广汉发现了“孟昶暨花蕊夫人墓”,但何时何因何人将这对苦命鸳鸯合葬,史无明文,就不好妄断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几位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们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能诗善赋,多才多艺。有关她们的事迹,多散见于五代至两宋的各种史籍之中,因其所处时代相同,且又均被称为花蕊夫人,她们的身份、事迹至今仍有许多疑谜。
  五代十国间,被称为花蕊夫人者,一共有三人。
  其一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约883~926),成都人,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后封顺圣太后。其子王衍,世称后主。因其姐也为王建妃,故亦称小徐妃,姐妹皆受宠幸,乃交结幸臣,纳贿干政,导引后主荒戏失政,后与王衍皆被后唐庄宗所杀。
  其二为后蜀主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说姓费),封为慧妃,青城(今四川灌县)人,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后,她可能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
  其三是在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中出现的,说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闽人之女,雅好赋诗。她于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人称小花蕊。

花蕊夫人不止有一个,在历史上总共有两个花蕊夫人,这两个花蕊夫人都是皇帝的嫔妃,只不过第一个是前蜀皇帝的嫔妃,第二个是后蜀皇帝的嫔妃。当时这两位花蕊夫人地位都非常的高,但是令人更加熟知的花蕊夫人其实是孟昶的嫔妃。

而孟昶的嫔妃要比第一位花蕊夫人出名也比第一位花蕊夫人贤惠。她一生中经历了两任丈夫,有着比较传奇的经历。这个花蕊夫人不仅仅拥有着美貌还拥有着才华。在他成为孟昶的宠妃之后经常帮助孟昶分担困扰。当时花蕊夫人舞蹈可以说是非常有名的,孟昶就是因为花蕊夫人舞蹈才开始重新迷恋上花蕊夫人的。

在赵匡胤攻打后蜀的时候,在不经意间就发现了花蕊夫人当时就对花蕊夫人动心了。花蕊夫人当时由于性命着想就一直生活在赵匡胤的后宫之中。当时赵匡胤是非常宠爱花蕊夫人的,但是花蕊夫人内心并不喜欢赵匡胤。据说曾经花蕊夫人把孟昶的画像藏在宫中,在被赵匡胤发现后花蕊夫人说这幅画像其实是求子的才瞒过赵匡胤。

当时赵匡胤可以说是非常宠爱花蕊夫人的,花蕊夫人说什么赵匡胤就信什么。如果不是赵光义最后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兄长沉迷美色不治理朝中政事一箭射死花蕊夫人的话那么赵匡胤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商纣王。从赵匡胤如此宠爱花蕊夫人就可以看出当时花蕊夫人究竟有多么的美丽。可惜花蕊夫人非常的专一她只喜欢她曾经的丈夫孟昶。如果花蕊夫人专心服侍赵匡义的话那么将不会有这个悲惨的结局。

花蕊夫人”在历史上并不只有一个人,她们不仅容貌出众,而且还很有才华,后世也流传有一些她们的作品,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了。 花蕊夫人只是一个称号,而在历史上一共有三个,她们都有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有才华,早逝的女性。 第一位是前蜀主王建的妃子。第二位是后蜀主孟昶的妃子,第三位是南唐主李煜的妃子,共三位。 关于这位夫人的故事,当然有很多像一些风流才子之类的自然不在少数,而且还迷倒过两位帝王,曾经是蜀国君主的妃子。

花蕊夫人,姓徐,一说姓费,唐末女诗人。幼能诗,以才色入蜀宫,受到孟昶的宠幸,赐号“花蕊夫人”。后蜀亡,花蕊夫人随孟昶北行,投宿葭萌驿,于馆壁上题《采桑子》词: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因军骑催促,花蕊夫人这首词仅成半阕。后来不知何人续了后半阕:

三千宫女如花貌,妾最婵娟。此去朝天,只怨君王宠爱偏。

花蕊夫人是个有胸襟的才女,曾作有宫词百首。她的半阕《采桑子》词,充满了国破家亡之恨,可以说是一字一泪。而他人续作的后半阕,情境悖谬,庸俗不堪,实属狗尾续貂。花蕊夫人彼时彼地的心情,别人是无法感同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