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管虎的《八佰》存在争议的原因是什么(八佰在台湾反响)

  • 教育达人小嫣教育达人小嫣
  • 影视
  • 2023-01-28 03:35:33
  • -

其实前半部电影拍摄的确实不错,而其中不太还原历史的剧情应该是以血肉之躯护旗。护旗这段剧情出自于1975年台湾出品的电影《八佰壮士》,可以解释为管虎导演想要致敬经典,奈何导演的水平还算不够,让护旗这段在电影中显得格格不入。

毕竟是商业电影,又不是纪录片,管虎导演的《八佰》无论是好是坏,都引发了网友们关于四行仓库保卫战,甚至背景淞沪会战的讨论。这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有很多人在《八佰》上映之前都不知道历史上关于这“八佰壮士”独守上海的故事,甚至对当年的淞沪会战都没有多少了解。

扩展资料

《八佰》是由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执导,黄志忠、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魏晨、李晨、俞灏明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

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该片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在风浪中,《八佰》已经不是一部电影,而是成了一个互联网事件。

参与事件的人明确的分成两个队伍,一个队伍支持《八佰》,另一个队伍抵制《八佰》,更有趣的是在这两个队伍背后,都有一大群的笔杆子在找证据,发评论寻求认可。

有普通观众说管虎为了还原历史,不惜花费重金重建苏州河岸;有较真派说管虎不知廉耻拜访秦汉,煽情宣传;有电影大V说这是国产电影的新标杆,是唯一能和好莱坞电影媲美的。

我相信所有的评论都并非捕风捉影,他们有依据或者那么去评论的原因。作为较真派的我,认真梳理了几个《八佰》评论走向两极分化的原因。

一、管虎有着怎样的个人力场?

力场原本是物理学中一个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对周围的一切有持之以恒的吸引。

《八佰》的导演管虎,就是一个极具个人力场的人。

他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与贾樟柯、王小帅等都是第六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之一。

换言之,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的北影电影人,他都有机会结交为朋友,而这些朋友都是有能力影响,中国电影未来走向的人。

电影《老炮儿》、《斗牛》、《杀生》和电视剧《农民工之生存》都出自他之手,这些影视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存在着极大的争议,但绝对不是一部粗制滥造的商业片。

换言之,他是一个有艺术追求的人,但是他对世界的认识可能和普通人有着差异,正是因为他对艺术态度,吸引到了业界诸多名人的多次合作,譬如黄渤、冯小刚和前女友马伊琍等。

二、力场对《八佰》产生哪些影响?

力场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就是人脉资源。但是人脉资源并不像人民币,你把钱花出去就可以办成事。比如要刷电影评分,只要花钱就可以雇佣一大批水军。

人脉的巧妙之处在于,当我们要动用一些人脉,帮自己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人脉会对我们做一个反向评估。这件事,究竟应不应该帮。

前面,也提到了管虎过去的作品,他的多部作品虽然存在争议,但是没有一部是随随便便拍的,可以说都是精雕细琢的只差一步就能成璞的玉。

在这个基础上,资源都敢于支持这样的作品和这样的人。

三、基于商业关系的评分如何给观众树立正确图像?

自8月14日大规模点映至今,《八佰》的评分维持在8.1左右。

这个评分系统里有一个关于长影评和短评的有趣现象:

我们翻阅短评,排在前面的基本是一些大V对电影视觉、人物和造价的客观评价或鼓吹。

我们打开长影评列表,那些被人们点赞的和支持的,都是站在煽情的层面,以爱国和民族的名义在夸赞《八佰》,这些文章的发布者大多是一些鲜有人知的影迷。

按照人们认识一个事物的习惯,大多是先看短评,当被用实景还原了战争场面、IMAX摄像机这些关键词震撼之后;就会忍不住看长评,长评里以道德为中心的约束,给观众们树立了一个“正确”图像,我们不能批评这部电影,因为我是个正直的人。

四、另一极:差评到底在批评什么?

值得庆幸的是,也有一些影迷持反对的意见:他们认为《八佰》,是一部需要谨慎对待的电影。

事情要从2019年初秋说起,当时《八佰》定档8月24日全国公映,但又被不幸撤档。关于撤档的原因是什么?

《八佰》官方宣传,因技术原因撤档;网传是审查没有通过;在这些扑朔迷离的传言之中,我们看到一个真实发生事情:

那就是2020年1月23日晚19点51分,管虎在其个人微博发布了一条推文:1937年,全线溃退情况下、下令留守上海四行仓库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88师师长孙元良之子——秦汉先生!抱拳~

现在我们去看管虎的个人微博,处于0博文状态,已显示仅查看半年内记录。

因此,他枉顾国民政府错误指挥400人无援无助牺牲,去拜访秦汉为电影做宣传的事,便适得其反。正直的网友梳理出了当年《八佰》壮士,究竟为何留守四行仓库的真相,媚外煽情愈演愈烈。

五、冷静下来看,电影本身有何亮点?

1、经过漫长的时间打磨

早在2017年1月,《八佰》就打算在苏州开机拍摄,但由于搭建实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有开机时间一直推迟到了当年的秋天。据官方报道,《八佰》的拍摄历时整整230天。

2、1:1实景搭建取景地

在剪辑技术发达的当代,拍电影还执着于细节的电影人,就像稀有动物一样珍贵。

《八佰》的200亩建筑,全部是1:1的实景搭建,其中包括了人工开凿的新苏州河和苏州河两岸的景物。

3、个性角色的塑造

一部号称群像英雄的电影,塑造了多个让人记忆深刻的个体形象,这是超高技术和艺术造诣的体现。

除去这三个点特别的突出,别的优点并不是《八佰》独有的,而是数不清的战争片共同有的特质,只要我们每个人的阅片量足够的高。

六、评论两极分化的发生和未来走向?

800勇士,孤军血战。宣传海报这每一个字都惊醒触目,配上残酷的战争画面,使人热血沸腾。但当一些基于事实的真相,传到每一个热血沸腾的人耳中时,矛盾便被激化了。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八佰》的上映,人们会越来越多的把讨论的焦点,从电影外转移向电影本身。

当人们更多的关注电影本身之后,就会发现原来《八佰》原来也是有很多硬伤的。虽然导演花了很多钱和心思,但并不意味着花钱多拍的片子就一定好。

譬如,在电影宣发上,官方着重宣传了《八佰》中单个人物的海报,他们分别是:

姜武饰演的老铁,被形象比喻为“狗”,一个懦弱自私、虚张声势,但后来悔悟蜕变的战士;

王千源饰演的羊拐,被比喻为“狼”,他如狼般冷漠,是个老兵油子,但他有柔情孝子的一面;

张译饰演的老算盘,审时度势、趋利避害、聪明圆滑,但他没有算到自己在四行仓库的这一段人生经历。

这样的人物塑造,看似使电影非常宏大,人物性格里有正面,也有反面,但却没有了聚焦点,观众看得很感动,但不知道为什么感动。是为老蒋不作为的愤怒?还是老蒋迫害了这些英雄感动不值的感动?又或者是单纯的认为这就是英雄,必须感动?

真实存在的无法被抹去,已经发生的正在变成历史,就像四行仓库里的战士,时间会让一些慢慢呈现。

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看过电影《八佰》了,也深深的被电影中这些战士所感动,因为在这些战士面前,生命和国家尊严相比不值一提,为了保护国家尊严,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相信看过这场电影的人都知道《八佰》是以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原型就是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在“闸北四行仓库”抵御日军的400余战士,但是有很多对这段历史有了解的人都对电影《八佰》有争议,因为他们认为《八佰》在细节问题处理上和历史真实内容不同。

例如历史中抵御日军的400余战士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部队,并不是电影中随便扔下的等死人员,而且在历史中日军根本不敢使用重炮攻打仓库,因为当时仓库对岸就是英国租界,而在电影中最后日军打算使用重武器了,其实在历史原型中,就算日本使用坦克、重炮也摧毁不了四行仓库,因为四行仓库当时属于银行建筑,墙体都是钢筋混凝土而且厚度惊人,以当时的炮弹威力根本就摧毁不了,还有在历史中日军也没有使用飞机进行攻打,但在电影中日军使用了飞机,这些细节都是让人有争议的对方。

但我想说的是这毕竟是电影,不是纪录片,电影只是为了提高观影效果增加的故事情节而已,是为人让人欣赏的,这只是一个艺术作品,虽然是以闸北四行仓库的留守战士为原型的,但毕竟是经过改编的,我们在看的时候也当成艺术片来看就可以了,电影可以让我们缅怀过去,可以让我们致敬先辈,可以让我们珍惜当下,并不是在让我们学习历史的。

其实不管《八佰》存在什么争议,这部电影还是非常成功的,那么你认为《八佰》为何有争议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如果单从电影来说,《八佰》无疑是国内电影市场难得战争片佳作,但是为什么这部不错的影片会有如此大的争议呢?其实争议就来自于导演管虎,管虎导演在这部影片戏里戏外夹带的私货都太多了。

八佰电影剧照


戏外的私货

管虎作为新生代导演,这部主旋律电影在宣发阶段的时候就得到了很多圈内圈外的期待,但是管导演的一系列操作差点导致电影发行流产。

八佰剧照

他做了什么呢?《八佰》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淞沪会战的战场上,大场防线失守,上海国军全面溃退,10月26日,谢晋元所在的88师524团奉命以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为依托,执行掩护主力部队后撤的任务,四行仓库之战正式开始,也就是讲述的是上海市现在还留有遗址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明明是谢晋元带领524团进行的抵抗,管虎导演宣发的时候不去采访当时参与人员或者后代,却跑去台湾和当时的88师师长孙元良的后人,著名的台湾演员秦汉合影,其实这在笔者看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毕竟人家是演艺圈的前辈。

管导演千不该万不该的就是,你合影就算了,还发出来标榜孙元良是抗日英雄,这一下国内舆论就哗然了,原本笔者都不知道孙元良何许人也,管导演的操作直接导致全中国谁人不知“飞将军”孙元良,抗日战争中有名的逃跑将军。

四行仓库旧址

至此,管导演的罔顾事实,让整个圈内圈外口诛笔伐,原本定好上映时间的电影也因此不断推迟,差点导致《八佰》的流产。


戏内的私货

好不容易得到了过审,《八佰》上映却删掉了不少内容,让观众们在电影院里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觉得有点没头没脑的。

八佰剧照

笔者在看完《八佰》以后,对于管虎导演在电影里的私货更加的气愤,电影中有着这样的一个场景描写,就是留守四行仓库的国军将士们进行了一次升旗仪式,并以血肉之躯护旗。

讲道理,这段场景其实还原了75年台湾版的《八佰》中的情节,笔者就有点觉得管虎有点别有用心了,联想他在电影外的操作,这个大费周章讲述的护旗片段就有点变了味道了,要知道,护的可是青天白日旗。

有人说这段拍出来是为了致敬75年的电影,要知道两岸那时候的意识形态完全对立,仅仅就是这么简单的致敬?只能说管导演真的没有什么脑子,并且有点绿营那味道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影的质量还是不错的,平时让我们不要忘记这些历史,笔者很喜欢一位观众的留言,引用出来作为问题的结束。

历史都是我们偷听来的,只有四行仓库外壁上密密麻麻的弹孔不会说谎!

因为电影八佰打着史实的旗号,但是内容却有偏颇,导演管虎在里面增加了自己很多的主观臆测,或者说是篡改,整个电影存在着很大的误导人的意图。 八佰虽然拍摄精美,但是情节有点侮辱智商,不符合历史也没用军事常识,虚构是可以的,但是要根据当时的历史虚构,完全不符合当时历史环境甚至和历史相反就不好了,比如拍岳飞打金兵可以虚构一些战争场面表现岳飞英勇,但是,如果虚构成岳飞用铁甲连环马战败金军步兵,就很低智了,还有很多镜头都有抄袭嫌疑,在别的电影里都相似场景, 因为这个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淞沪战役和四平仓战役,在里面有一些剧情可能在美化国民党,所以很多网友就有了争议。

电影八佰为何会引发极端的争议?人红是非多,鸡蛋里挑骨头,用这两句话说这个比较合适,有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心理在作祟,一部电影的好坏,取决于它的编剧、导演、演员、后期,当然创意是首要的,它想表达什么?核心价值是什么?我们知道八佰是一部抗战片,在九一八来临之前,让中国人再次了解一下那个年代普通人是如何爱国的,面对外辱,中国人应该如何做,我想这可能是影片想表达的,至于某些人说的“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不值得表扬”其实恰恰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要拿出典型来做例子,越是大众的越有效果,如果都是英雄才能做到了,普通老百姓就只能敬仰了,无法共鸣和激励的作用就会小了,正是小人物也可以有大作为,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激发爱国情怀。

战争年代,普通人也有成为英雄的机会,其实和平年代同样如此,我们经常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其实这就是和平年代的楷模,需要大家去学习的,不能应为表扬了别人,觉得自己也能做到,能做到和做没做是两回事,而第一个做和后续跟着做是完全的两个概念,一个是无名利追求的,一个是羡慕嫉妒恨,所以这是不同的。

只要是能增加民族凝聚力的,都应该值得推广,无关人物大小、名气,只要观众看了觉得有收获,喜欢我想就可以了,过分的鸡蛋里面挑骨头,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任何人都喜欢成功,但是认为失败的过程都是可耻的,只有成功的过程才值得宣传,这个观点就有些问题,我们也要看到,虽然淞沪战役失败,但是过程并不如结果那么苍白,是经过努力的,也是顽强的,而最后的胜利也是离不开这些过去的失败,中国军队在最后的时候已经可以跟日本军抗衡,还在在战争中学到了非常多的经验。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真是这样的爱国情怀支撑着这些,才有了最后的胜利,讴歌的都是中国老百姓,跟姓氏是没有关系的,也不是单纯为了美化某个人或者某个集团,当然也不是为了博取同情,那个年代的中国人,都在水深火热中,都是英雄,正是这些人共同的抗争,才有了最后的胜利。

《八佰 》电影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四行仓库保卫战。这个战争,或许有很多人不熟悉,但谈起淞沪会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次战役是发生在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它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失败。

不过电影有些适当的争议,也是好事一桩,可以为今后更加完善提供参考,不过,上纲上线是没必要的。

《八佰》猫眼评分9.2,在疫情期间影院复工的状况下,夺得一片好彩头。

但打开评论区,好评差评变成了极端的两极分化。
好评说,这是国家栋梁,民族精神,值得传承纪念。
差评说,这是歪曲历史,洗白逃兵,戏说不是胡说。
两边吵得不可开交,吵得点,大概就在这个真实故事改编上。
《八佰》其实是教科书上简单带过的一件事。
1937年,淞沪会战,日军攻打上海,国军撤退,独留第88师262旅524团四百士兵于四行仓库奋战,其团团副谢晋元,为稳住人心,一直对外称有八百人,这是八百壮士的由来,也是电影《八佰》名字的来源。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是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役之一。日军死伤约4万余人,中国军队死伤约30万人。结果是日本获胜,上海沦陷。
这是一场败仗。
或许就因为这是一场输的惨烈,输得难看的败仗,有些军人被贴上逃兵的标签,让他看起来好像不配被搬上大荧幕,做一场值得歌颂的战役。

但这场损失惨重的战役,自卢沟桥事变后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三十万军人的生命并没有换回胜利,却打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是否想起了电影里,日军说要三小时拿下四行仓库的场景?

这是当时全面历史背景的一个缩影,日军没有三小时拿下仓库,日本没能三月灭亡中国。
而电影里一个个人跳下去做炸弹的场景,单说四行仓库这段历史中并不存在这段,但这不应该成为它被差评diss地点。
因为通过这个小场景,它表现的淞沪会战中,就是靠着军人们以身体为墙为矛,破了日军的三月誓言,一寸山河一寸血,唤醒中华民族奋起反抗的骨血,此战后全国倾力出兵,凝聚全中国工农兵各个阶层的抗日热血,最后将犯我中华的倭寇赶出中国。
八百壮士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他是一个缩影。

在那个年代,这死守仓库四百名军兵,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在夹缝里求生。他们不知何为作秀,他们想的,是保家卫国。
八百壮士在淞沪会战的最后振奋了人心。
如果用这种高高在上的心思去揣测当年的军人们是否贪生怕死,简直可恨可笑。
电影仅仅是用此作为“载体”以更煽情,更容易让人动容的方式来展现这种精神。电影确实会有夸大其词的地方,这不失为一种艺术手段,残酷的对比更使人动容。

四行仓库的遗址如今仍在上海,也是电影中那最后一幕的拍摄来源。
通过这部电影,更多人会去参观,会去默哀,会看着满是弹孔的墙体传承这种精神,无论他们当年到底是如何守下那四天四夜,这“八百”壮士,都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电影是文娱作品,并非历史,我们有九年的义务教育,历史来自历史,依据史实,而电影仅仅是艺术作品!

文娱作品要做的是加强精神建设,就如影片中多次引用的戏剧典故,一句“关公是兄弟情,赵子龙护着国呢”,戏中的团长为士兵唱了一场赵子龙的皮影戏,这些士兵看了一场电影。
赵子龙护国成败不是重点!
为的是振奋人心,让影片中的将士们撑过那最后最艰难的几日,立起国旗的桅杆。
一部好的民族电影并不应该是争论他的历史真实度,而是看他能否带给我们他想表达出的那种精神。《八佰》做到了让我们了解抗日战争的残酷,中国军人为了中华民族而战的悲壮,记住民族曾遭受的苦难,不忘国耻,凝聚中国民族的力量,它能传承这份精神,这就足够了,它做到了。
在疫情之下,我们拧成一股绳,继续传承这种精神。只要这种精神还在,那英雄就一直在,电影中有一句话,“我不知后人会如何写你们,但你们此刻在我心中,是真正的中国人,是英雄。
我希望管虎导演,包括其他导演,能以《八佰》为契机,能吸取经验,也能总结教训,今后拍出更好的类似题材的电影。
我也希望类似题材的电影能够多一些,包括抗日战争,包括抗美援朝。
铭记历史,才能坦面未来。

因为《八佰》太过于两面化,由于《八佰》是根据真实历史故事而成,好像是叫四行仓库保卫战,这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在淞泸会战之后的最后一战,它的结束也标志着淞泸会战的失败。该片上映后,该片评分为9.1,也算是空前的高了,那怎么会极具争议呢?

经过网友讨论,该片确实是一部特别好的抗战片,有别与以往,这次的影片主要是以战争中的小人物拉近与观众的关系,更容易带入情感,让观众油然而生一股民族责任感,充分诠释了在国家危难之际,小人物也能有所大作为!而该片这种发展走向无异于是一部热血的爱国教育片,为什么还会有极端争议呢?

有好就有坏啊,在有人为其影片叫好的同时,也有人认为该片有不符合事实的情况,美化了国民党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博取同情,也有人称其为一场“政治作秀“,很多人认为,在中国的抗战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英雄作为一抓一大把,为什么非要采用其国民党抗战?是否特意洗白?

可能这也值得深思吧?但是我也认为,在抵抗外族的事情上,中国人民都有一种为民族赴汤蹈火的心结在,我们都说,反抗外族侵略,人人有责。那国民党同作为我们中国人,自己人再怎么闹也是自己人,在面对外族侵略时,共同抵抗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为什么那么多网友会抓住这件事情不放呢?

不管再怎么讨论,还是极具争议也好,《八佰》这部影片也是响应热烈,在上映之后,该影片评分就层层飙升,票房破亿,这也是大获成功的表现,在经过这种国产大片的热烈反响之后,希望我国影片的质量都会票房大卖!

争议大是因为导演管虎的一篇微博信息,他去拜访了秦汉先生,秦汉就是谢晋元所在的88师师长孙元良的儿子,孙元良在当时可是有名的“飞将军”,当然哈,跟李广不一样,他这个是带有贬义词,至于详细原因你可以自己搜搜看

当时下的命令是让88师留下来周旋,结果就把谢晋元部留下,而师长却不在;回归电影方面,电影说的是谢晋元部队,导演去拜访“飞将军”的后代?为什么不去拜访谢晋元的后代呢?大家的争议是:

怀疑管虎给“飞将军”这个称谓洗白

明明是要求88师全部留下,然而孙元良以“安全撤离”为由只放了一个团,“飞将军”在当时的形象可不怎么好(虽然这不是他第一次干这种事),导演这样做是不是有点.......我换种说法,一个讲岳飞将军的电影,在电影上映前你去拜访了当时皇帝的后人,说这是当年领导岳飞抗金领导的后人一样

在电影里面也体现了一点,都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国民党内部还是在排除异己,谢晋元所在的524团,有部分人在当时看来是有“赤色”成分,基本也就不拿他们作为士兵看待,他们只是蒋在会议上谈判的筹码而已。导演这波操作有为国民党强行洗白的嫌疑。

真正的“八百”幸存者遗孀、后人没见他去拜访一个,拜访一个只知道跑路的将军后人,这本就容易惹争议,我知道有人为“飞将军”喊冤,是什么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里我不想说什么,给你们看一个网友的原话,也可以自己去搜孙元良的事迹,

《八佰》讲述的是淞沪战役的最后一战,四平仓战役,引发争议的主要原因是有网友觉得剧情有美化国民党的成分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