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谁(康熙完了是谁继位)

  • 春风十里不如你耶Ss春风十里不如你耶Ss
  • 明星八卦
  • 2023-07-03 22:00:01
  • -

康熙皇帝过后是雍正皇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过后是乾隆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清世宗雍正: 雍正建立军机处,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的原则,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2、清高宗乾隆:乾隆最主要的成就是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叛乱,巩固了多民族的统一;主持编制《四库全书》。

3、清仁宗嘉庆:嘉庆提出了“咸与维新”的口号,整饬内政,但未能有效阻止清政府的灭亡;他在位期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各地纷纷出现农民起义,清政府政权不稳。

4、清宣宗道光:他在位期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与英国签署了《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清文宗咸丰:咸丰在位期间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他开始坚决镇压;积极的开始抗击英法。

6、清穆宗同治:同治在位期间,慈禧夺取了政权。

7、清德宗光绪: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国变都是光绪在位期间发生的。他一生受到慈禧控制,戊戌变法时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

8、宣统帝溥仪:他是清政府最后一位皇帝,最后还被特赦,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扩展资料:

一、清世宗雍正:

1、简介: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

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人口暴增,中国人口历史上首次破亿大关,并连破三亿。

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减少苛捐杂税,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

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2、九子夺嫡: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2岁),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

大阿哥胤禔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让康熙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禩严加提防。胤禩小时候被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故大阿哥对他感情较好。

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康熙厌胤禩勾结胤禔,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复胤礽太子地位。

康熙五十年末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胤礽再度被废之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附庸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

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属太子党。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绝无复立之可能,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这时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日后八爷党人遭到清算旧账。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雍正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

二、清高宗乾隆:

1、简介:

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

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

乾隆帝在位期间,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

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但闭关锁国政策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卒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2、立储: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公历9月25日)子夜,弘历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东书院“如意室”,幼名“元寿”。

生母熹妃是雍正帝的妾室格格(一说为侍女)。此时,弘历的二兄弘昐两岁时早殇,未曾与序行次;而与序行次的长兄弘晖、三兄弘昀又先后去世,年长于弘历的只有弘时一人,所以弘历在胤禛诸子中排行第四而实为第二子。弘历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

康熙六十年(1721年),据说康熙帝在雍亲王府第一次见到了孙子弘历,当时弘历十岁,祖父康熙帝见而惊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并随祖父巡幸热河避暑山庄。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去世,胤禛即位。由于当时弘时性情放纵,行事不谨,失欢于乃父。

而弘历在康熙末年曾因得到康熙帝的宠爱,而使其父在争夺储位的斗争中处于颇为有利的地位,因而雍正帝即位之初,便把年仅十三岁的弘历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储君。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亲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鐍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在雍正帝的精心培养下,短短几年的时间,弘历便兼通满、汉文,遍习文武。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皇帝“再期忌辰”,弘历第二次替父“祭景陵”。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赐成大婚,弘历与出身满洲名门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富察氏结为夫妻,居紫禁城西二所(弘历即位后改名为重华宫)。是年,三阿哥弘时因放纵不谨,被削宗籍,弘历的有力竞争对手不存在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子夺嫡

康熙的后面的皇帝是雍正,姓名为爱新觉罗·胤禛。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扩展资料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为改善民生,实行摊丁入亩,使中国人口的暴增。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
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康熙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康熙后面是雍正  雍正帝(1678年-1735年),姓爱新觉罗,名胤禛,满族,康熙帝第四子。德妃乌雅氏所生。他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雍亲王。当时的太子胤礽两立两废,康熙诸皇子储位的传奇猜疑很多。胤禛善于治国、懂得韬光养晦。他尊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与年羹尧和隆科多交往密切,同时向父亲康熙表现诚孝,画西藏于版图,赢得康熙的信赖。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过了这几个皇帝,清朝就渐渐的不行了。。。。

雍正: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第四子,就是最近频繁玩穿越的四爷。 康熙后面是雍正,再后面是乾隆

康熙后面的皇帝是雍正皇帝。

清朝皇帝的顺序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

雍正皇帝1678年的12月13日在北京紫禁城永和宫出生,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也是清王朝入主北京以后的第三位皇帝,蒙古人尊称其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

是康熙帝皇帝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孝恭仁皇后,在1698年,雍正皇帝胤禛被封为贝勒,后来因为康熙皇帝赏识他的才干,在1709年的时候又加封为和硕雍亲王。

在康熙皇帝第二次废掉了太子胤扔以后,胤禛积极的经营着秘密夺储行动,并且成功的在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病逝畅春园以后,继承了皇位,在继承皇位第二年的时候胤禛改国号为雍正。

扩展资料:

1、皇太极:在皇太极在位期间,虽然说并没有做出什么重大贡献,但是如果说没有他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的话,后来清朝的政治根基也不会如此稳定。由此可见,对于清朝来讲,皇太极在这其中,应该是一个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角色了。

2、雍正皇帝:在清朝几百年的历史当中,雍正是最具有争议性的一个皇帝。首先,对于雍正皇帝登上皇位的合理性,就一直都是历史学家们所疑惑的问题,毕竟在他还是皇子的阶段当中。

他并不是众多子嗣当中最优秀的那个。而后更是历经九子夺嫡后,才顺利继承皇位。但是不管怎样,虽然说雍正皇帝在位的时间比较短暂。

但是他所建立起来的军机处,却成为了清朝后续政治的一个改革性存在。不仅如此,就在他在位的短短十年时间当中,他可谓是把清朝的国库填得满满的。

3、乾隆皇帝:在他执政期间,可以说清朝时处于一个盛世状态当中。对于乾隆来说了,他从小就能够受到爷爷康熙皇帝的宠爱与培养。

甚至有的人认为,雍正皇帝之所以能够成功上位,也是因为康熙在内心当中希望自己的这个孙子,最终可以继承大统。

由此可见,乾隆应该是一个天赋出众的优秀皇帝了。虽然说在他晚年的过程当中,曾经将文字狱推向顶峰,晚年大兴土木享乐。

但是这并不能够成为否定他一生功绩的一个短板。也因此,乾隆皇帝,可谓是后世学者心中,满清名气最大的皇帝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清君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经历过九子夺嫡,胤禛这才得以继承康熙的皇位,成为雍正皇帝。虽然他只在位13年,但他颁布的一系列治国政策,总体上还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

第一,雍正设立设立会考府,负责审计国家财政费用

晚年时期的康熙,疏于国家管理,这就导致雍正登基后面临着国库亏空的局面。

在雍正看来,国库亏空的主要原因就是各级官员的监守自盗。于是雍正便向全国的官吏发出警告,要求管理不得与民间商人勾结,并且在规定时间内自己不补足亏空,否则治罪。

另外雍正还设立专门审计国家财政费用的会考府,专门负责对国家的各项财政支出进行审计,经过审计没有违规的,才允许开销列支。如果有问题的,那就驳回,直到审计通过为止,这已经是现在审计部门的雏形。

第二,实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从周朝以来,服兵役、服徭役、缴纳粮食、赋税,这都是老百姓必须要做的。但贵族和大臣们是不需要的,就连他们的亲朋好友、家奴侍女也是不需要给国家服兵役、缴纳粮食的。

这就导致,一方面国家减少收入,另一方面贵族和大臣们从中获利,还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于是雍正便颁布“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政策,命令贵族和大臣们,也需要用缴纳赋税和粮食,也需要服徭役。

当然了,如果不想服徭役,那可以交钱。

雍正的这一政策遏制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更是促进了社会公平。

第三,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在雍正之前,国家还需要征收人头税,而且即便没有土地,老百姓也还是需要缴纳人头税。

为了减轻百姓负担,雍正便实行摊丁入亩,不再按照人口数量来征税,而是根据实际拥有多少土地来进行征税。

这一政策极大缓解了土地兼并,也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第四,设立军机处。

在这之前,皇帝的权力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钳制。一方面议政王大臣会议都是满洲贵族,有不少人还是皇帝的长辈。另一方面内阁是名义上的最高机关,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这可着实的让雍正十分苦恼。

1729年,雍正对准噶尔用兵,这便给雍正一个很好的理由,以处理紧急军务的名义设立军机处,后续又不断扩大军机处的负责范围,皇权也因此达到顶峰。

第五,改变以往的公开立储,转而秘密立储。

一般来说,太子就是下一任的皇帝。但这并不是说太子就一定能当上皇帝。尤其是经历过九子夺嫡的雍正,他深知这一制度的弊端是很容易造成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于是他便开创秘密立储,只要他还没死,那么就不会有人知道谁才是下一任的皇帝。

雍正秘密立储的方式是,将下一任皇帝的相关事项全部写下来,一份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还有一份就放在自己身边。等皇帝去世后,大臣们将牌匾后面的密旨取出来,内宫将另一份密旨取出,两相验证核对,便当中宣读。

由此,秘密立储便取代了公开立储。

雍正在位13年,一共批复了1000多万字的公文。抛开满清对中国的伤害不讲,雍正也算是一位还不错的皇帝。

雍正
清朝皇帝的顺序是 庙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年号 皇陵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福陵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 昭陵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孝陵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裕陵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昌陵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定陵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崇陵 (无庙号)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1年 宣统 华龙陵园 康熙后面是雍正。清朝皇帝顺序是:
太宗皇太极,年号崇德
世祖福临,年号顺治
圣祖玄烨,年号康熙
世宗胤禛,年号雍正
高宗弘历,年号乾隆
仁宗颙琰,年号嘉庆
宣宗旻宁,年号道光
文宗奕䜣,年号咸丰
穆宗载淳,年号同治
德宗载湉,年号光绪
末代皇帝溥仪,年号宣统 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满清十二帝,要当做常识记住啊。楼主要采纳!!!

依次为: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

扩展资料:

康熙之后的皇帝简介:

1、雍正:

雍正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

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为提高军务效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更是铸就了沿袭至清末的帝后独揽军政要务的集权模式。

有鉴于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

2、乾隆:

乾隆继位后,在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务实足国,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

从乾隆初年至中期,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

后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志得意满、思想僵化、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无法摆脱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矛盾激化状态,这使得“康乾盛世”之后中国迅速地衰败。

3、嘉庆:

清朝第七位皇帝,乾隆帝第十五子。年号嘉庆,1795年~1820年在位。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发号施令,嘉庆帝并无实权。

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他惩治贪官和珅,肃清了吏治。他在位期间是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内忧外患此起彼伏,国内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清朝统治危机出现。他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清朝落后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遗恨。

4、道光:

道光帝作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帝算不上是昏君也绝非明主,很容易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湮没无闻,但作为鸦片战争的头号当事人,却成为后世无法回避并屡屡提及的人物。

一位勤政节俭的皇帝,却鲜有作为。一个看似平庸的王朝,却成为中国历史的“分水岭”。作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帝算不上是昏君也绝非明主,很容易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湮没无闻,但作为鸦片战争的头号当事人,却成为后世无法回避并屡屡提及的人物。

在鸦片战争前的二十年间,他力图继承嘉庆帝的遗志,勤政图治,克勤克俭;他也曾戡定西陲,严禁鸦片流毒,以重现盛世的辉煌。但是道光的性格疑虑犹豫、反复无常,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他的治国之举成效甚微。

他在禁烟时,严禁与驰禁犹豫摇摆;他在战争时,主战与主和反复无常;他在用人时,任贤与任奸功罪倒衡。战争失败后,他苟安姑息,得过且过。

鸦片战争失败、丧权辱国《南京条约》的签订,历史责任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的名字应当钉在中华民族历史的耻辱柱上,让那些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者引以为鉴。

5、咸丰:

咸丰帝在位期间清朝积累了二百多年的矛盾来了个总爆发,咸丰帝一个人把大清朝列祖列宗的苦难都承受了,一生短暂,备尝艰辛。

自打继位开始,太平天国运动就深深地困扰着他,倾全国之力,依然未见胜利的曙光,又遭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咸丰帝终于崩溃了,以三十一岁的年龄命丧热河。

但是,当清王朝终于挺过这一系列的打击之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逐渐融入到世界的洪流中去,跟过去的闭关锁国时代相比,天地宽了,机遇多了,大清朝终于度过了乾隆晚年以来的统治危机,迎来了一场枯木逢春的“同光中兴”,这真是中国王朝没落史上的一个奇迹。

6、同治:

同治皇帝名载淳,六岁登基,在位十三年,十九岁病死。

在其在位期间,出现了同治新政。同治朝遇上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国内处于“太平天国”与“义和团”两次重大社会动荡之间,在国际处于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两次入侵之间,如同处在两次大风暴中间的缓冲期。

同治之前的道光、咸丰,之后的光绪、宣统,都没有这样的有利条件。这就给同治朝实行新政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日本明治维新也正在此时。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议政王奕主持政务,互相配合,推行新政。

7、光绪:

光绪帝作为衰世皇帝,他具有励精图治,救亡图存的进取精神,同时又有对慈禧太后的独断专横逆来顺受的软弱性格。这是他从小就被束缚、被压抑造成的后果,加上当时的情势,使他不敢也不能与太后彻底决裂。

作为一个年轻发奋光绪皇帝的君主,光绪皇帝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不轻易退缩妥协,以求自保;反而在关键时刻,为了变法信念,置生死安危于度外。

变法的最终结果是失败了,但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在思想上,打破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禁锢,启开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先河。

在经济上,光绪接受了维新派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在文化教育方面,开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这就使知识分子扩大了眼界,给长久封闭的国家带来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技术。

8、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爱新觉罗氏,乳名“午格”,字耀之,号浩然。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其曾祖父为道光帝,祖父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皇帝-醇亲王奕譞,父亲为醇亲王奕譞五子、同治帝堂弟、光绪帝亲弟-摄政王载沣。

也就是说,他是道光帝的曾孙,醇亲王奕譞的孙子,咸丰帝和慈禧太后的侄孙,同治帝的堂侄子,光绪帝的亲侄子。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辛亥革命以后,溥仪宣布退位。抗战时由于充当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傀儡皇帝,被定为战犯,后被毛泽东特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公民,1967年在北京死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君主

玄烨(康熙)后面的皇帝排序为:

1、胤禛(雍正)——2、弘历(乾隆)——3、永琰,后改顒琰(嘉庆)——4、绵宁,后改旻宁(道光)——5、奕詝(咸丰)——6、载淳(同治)——7、载湉(光绪)——8、溥仪(宣统)

1、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2、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3、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

4、清朝道光皇帝,1820-1850年在位,在位期间正值清朝衰落,他为挽救清朝颓势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但清王朝在道光帝的统治时期还是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崩于圆明园,终年69岁。

5、咸丰帝,道光帝第四子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在位期间,内外交困,太平天国起义如火如荼之际,又遭遇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他依靠湘军,抑制住了太平天国起义进一步的扩张。对英法联军,咸丰也派兵抵抗了,但是缺乏精力,最后失败,以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告终。

6、清穆宗同治皇帝,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同治皇帝名载淳,六岁登基,在位十三年,十九岁病死,十三年皇帝,十九年的人生。

7、清德宗光绪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岁登基,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挟制,未曾掌握实权。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囚禁慈禧,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

8、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

扩展资料

清朝决策机关

1、南书房:康熙十六年(1677年)设立南书房,起初是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而设。由于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这使南书房“权势日崇” 。

2、军机处:雍正七年(1729年),清军在西北与准噶尔蒙古激战,为及时处理军报雍正帝始设军机房,雍正十年改称军机处 。军机处成为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核心权力机构,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地位更被削弱至几乎可忽略不计,政治权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成为清代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

3、责任内阁:宣统三年四月初十(1911年5月18日),清政府宣布废除军机处,实行内阁制。由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组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内阁。然而,由于内阁成员中过半数为皇族或满人,时人讥之为“皇族内阁”。该内阁在辛亥革命后倒台,由袁世凯组成的新内阁所取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 天命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天聪/ 崇德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 顺治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 康熙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 雍正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 乾隆
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1796年~1820年 嘉庆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1821年~1850年 道光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咸丰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 祺祥/ 同治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年 光绪
(无庙号)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1年 宣统 一,爱 新 觉 罗·胤 禛、弘 历、颙 琰、旻 宁、奕 詝、载 淳、载 湉、溥 仪。
二,中 华 帝 国:袁 世 凯 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