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乾隆是雍正的亲生儿子吗(清朝十三位皇帝顺序)

是。

从逻辑上说,弘历不是雍正的长子。也就是说,雍正并不担心无人继承他的王位。而且,“九子夺嫡”的皇位之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雍正怎么敢与他人交换孩子,而给政敌留下话柄。

血统历来为儒家人伦所重视,在封建社会由是,以堂堂皇家之尊,不可能与普通臣民交换儿子,以致乱了皇家血统,因此,弘历身世之谜可以确切地说子虚乌有。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扩展资料: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在正史中

乾隆是雍正的亲生儿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公历9月25日)子夜,乾隆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东书院“如意室”,幼名“元寿”。

在野史中

乾隆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雍正年间有一户人家是海宁陈家,这户人家中有个叫做陈世倌的人,一天雍正的妻子福晋分娩,恰好,陈世倌的妻子也在同一天分娩,巧了,陈世倌的是个儿子,雍正的是个女儿。当天,雍正就把自己的女儿和陈世倌的儿子换了一下,陈世倌也不敢吭气,只好就这样了,之后,雍正的这个“儿子”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乾隆帝弘历。

扩展资料

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 雍正元年(1723年)被密立为太子,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预军国要务.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去世,弘历即位。

乾隆的建树:

文治

主持编修《四库全书》。乾隆四十八年起,二十年后,校方核对、校方失误、增编共八次,共六份,前后共有4186人参加。这应该是乾隆文化界最大的事件。阎崇年在《清朝第十二帝》一书中说:“北京内城的南面是“崇文门”,它宣传皇帝“崇文”。明清28代皇帝真正称为“崇文”,只有康熙和乾隆两个。

政策

为人民治水。在高家堰共有了五座水坝,分别被命为“仁”、“义”、“智”、“礼”、“信”。非常有效地保证了大堤和下游的安全。对堤防和下游非常安全和安全。在乾隆第三次南巡期间,青口海域也成立。河道官员遵守这一规定,确保下游各县、县长期避免水灾。徐州附近的黄河堤防也是乾隆考察的重点之一。根据乾隆的命令,这里修建的防洪堤坝总长超过70华里。乾隆四十九年,在乾隆最后一次南游期间,他下令修建防公堂石坝。海棠工程的建成,有力地保护了江南水乡的繁荣昌盛。

乾隆政治上纠正了他的祖先的弊病,扩大了他的父亲。他实行“宽严相济”的方针,经济上奖励土地,建设水利。对雍正时期的“改土还河”、“卖田还亩”、“烧火”等政策贯彻得很彻底。

参考资料:清高宗乾隆百度百科

正史中乾隆是雍正的亲生儿子,野史有传乾隆是海宁陈阁老之子,但可信度不大。
  乾隆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
  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
  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终年89岁
  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
  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即位
  为清代入关第四帝
  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子颙琰,本身成为太上皇。乾隆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刻第二长的天子,仅次于祖父康熙帝,并且是寿命最长的天子。
  雍正在位时乾隆被封被宝亲王。雍正身后,群臣和总管宦官从正大光亮匾额后头取出锦匣,开读密诏,上面写着“皇四子弘历为皇太子,继联即天子位。”弘历于同月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乾隆”。
  相传乾隆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而是海宁陈阁老之子。在雍亲王(雍正)妃临盆的那一天,刚好陈阁老的夫人也生下了一个孩子,只是前者是女孩,后者则是个男孩。此时的雍正传闻后,密令家人将陈阁老请来,并夸大必然要带着小孩。然后捏词福晋要看孩子,将小孩带入闺房,将本身的女孩换给陈家。陈家其后发明差池,但不敢张扬。没想到,男孩资质智慧,深得康熙,雍正二帝的喜欢,最后竟成为一代君王。传说乾隆在六下江南时,曾暗去海宁省亲。
  不外有学者以为,乾隆是雍正的宗子,也就是说,雍正并不担忧无人担任他的王位。并且,其时的皇位之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雍正怎么敢与他人互换孩子,而给政敌留下口实。因此,乾隆出身之谜是化为乌有。 相传雍亲王和陈阁老两家夫人同年同月同日分别生了孩子,雍亲王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老小个个目瞪口呆,自家的胖小子竟变成了小丫头。陈家只得忍气吞声。那换入皇宫的胖小子,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当代小说家金庸也是浙江海宁人,他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便是围绕乾隆身世之谜展开的,金庸在小说中将上面的传说写了进去。 故事一出笼,乾隆是陈阁老的儿子的传说便越传越广。民间甚至传说,乾隆登基后六下江南,有四次住在陈阁老的私家园林,目的就是探望亲生父母。 另外有一本野史叫《清代外史》,作者是晚清文人天嘏,他在书中说: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满族人,因此在宫中常穿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自己是否像汉人。历史上的乾隆的确经常穿汉服,现在故宫还保存着不少乾隆穿汉服的画像。也许这就是引起传说的原因之一。 I 传说与真相 其实这些广为流传的说法,全是捕风捉影。 所谓的陈阁老,也就是陈世倌,乾隆六年担任内阁大学士时间不长,就因起草谕旨出错被革职。当时乾隆骂他:“少才无能,实不称职”。 根据皇室族谱可以发现:乾隆出生时,雍正的长子、次子虽已幼年早夭,但第三个儿子已经8岁,另一个王妃过三个月又添了一个儿子。而且,这时的雍正才34岁,正当壮年,他怎会在已经有一个8岁的儿子,另一个王妃又即将临产的情况下,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儿去换陈家的儿子?这从情理上也是说不通的。 至于乾隆为什么六下江南,有四次到海宁并住在陈家私人花园,据考证,乾隆南巡到海宁,主要是视察耗资巨大的钱塘江海塘工程。 浙江海宁是一个偏僻的小县,当时找不到比陈家花园更好的地方让皇帝住了。再说陈家花园离陈家住宅实际还有几里路远,乾隆在陈家花园住过四次,但对陈家子孙却一次也没有召见过,更谈不上“探望亲生父母”了。 现在看来,所谓乾隆是丑女生在草棚里,或者本是陈阁老儿子的民间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至于乾隆的出生地,虽然史学界也有不同的说法,但从清宫档案来分析,落脚点应该是雍和宫。 肯定是
清朝的制度很严的,怀孕什么的都要交由内务府登记,不可能作假的
至于说乾隆很喜欢汉装,这是史实
但是这不能说他就是汉人的孩子
且乾隆的额娘是当时府中的一个格格(差不多就是侍妾)
之后也母凭子贵,成了后宫中数一数二的熹妃娘娘

乾隆皇帝是雍正的亲生儿子。

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名爱新觉罗·弘历,满族,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清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

禅位给嘉庆皇帝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扩展资料:

一、雍正的儿子们

1、长子:爱新觉罗·弘晖(1697—1704年),追封端亲王,生母孝敬宪皇后。

2、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弘昐(1697—1699年),生母齐妃。

3、次子:爱新觉罗·弘昀(1700—1710年),生母齐妃。

4、三子:爱新觉罗·弘时(1704—1727年),生母齐妃。

5、四子: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即清高宗乾隆帝,初封宝亲王,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6、五子:爱新觉罗·弘昼(1711—1770年),和恭亲王,生母纯悫皇贵妃。

7、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宜(1720—1721年),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8、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惠(1721—1728年),追封怀亲王,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9、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沛(1723年),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10、六子:爱新觉罗·弘曕(1733—1765年),果恭郡王,生母谦妃。

二、雍正传位于乾隆弘历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贵州古州、台拱的苗匪在边境滋事,雍正帝命哈元生为扬威将军,统领四省官兵征讨。

又命果亲王胤礼、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协同办理苗疆事务。命刑部尚书张照、副都御史德希寿帮办苗疆事务。不久哈元生平定了贵州的苗民叛乱。

雍正帝在位时期经营了圆明园宫苑,常在圆明园与大内两处居住。他青年时中过暑,以后就怕炎热,故以较凉爽的圆明园为栖身之所,住在冬暖夏凉的九洲清宴、四宜书屋、万方安和等处。

雍正帝死后,根据他的秘密立储方法,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继位。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泰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乾隆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是雍正皇帝的亲生儿子。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公历9月25日)子夜,弘历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东书院“如意室”,幼名“元寿”。生母熹妃是雍正帝的妾室格格(一说为侍女)。

此时,弘历的二兄弘昐两岁时早殇,未曾与序行次;而与序行次的长兄弘晖、三兄弘昀又先后去世,年长于弘历的只有弘时一人,所以弘历在胤禛诸子中排行第四而实为第二子。

弘历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康熙六十年(1721年),据说康熙帝在雍亲王府第一次见到了孙子弘历,当时弘历十岁,祖父康熙帝见而惊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并随祖父巡幸热河避暑山庄。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去世,胤禛即位。由于当时弘时性情放纵,行事不谨,失欢于乃父。而弘历在康熙末年曾因得到康熙帝的宠爱,而使其父在争夺储位的斗争中处于颇为有利的地位,因而雍正帝即位之初,便把年仅十三岁的弘历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储君。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亲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鐍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扩展资料: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内侍取出谕旨,宣布弘历即位。九月初三日,弘历即皇帝位于太和殿,以明年为乾隆元年。 九月二十七日,乾隆帝移居养心殿,免民欠丁赋及额赋。

十月,宣布“宽严相济”的为政之道。乾隆初政,总的政策走向是以儒家理念为指导,用宽缓代替父皇雍正的严苛,对百姓实行仁政,对大臣官员宽容开明。乾隆帝即位之初,集中力量纠正前两朝特别是雍正朝的一些弊政,并在这一过程中施展了自己的政治才干。

乾隆帝即位后,为了调整皇室内部关系失调的局面,收揽人心,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他首先将雍正帝长期监禁的政敌允禵等释放出狱,恢复爵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原来十分尖锐的矛盾,为保持统治阶级各阶层人员的一致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满人入主中原后,对汉人一直存在戒心,以雍正的雄才大略更不可能把大清江山交给不是他亲生儿子的汉人之子。因此,乾隆是雍正的亲生儿子毋庸置疑。

剖析:

乾隆皇帝,姓爱新觉罗,名弘历,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后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六十年,励精图治,对清朝“康乾盛世”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然在民间,乾隆皇帝的身世被人传得十分离奇,传说他是海宁陈家的儿子……

中国人历来喜欢野史,也有将演义小说埋没正史的传统。乾隆为海宁陈家之子的传闻不断被吸收到文艺作品中。1925年,上海出版了鸳鸯蝴蝶派大家许啸天的一部《清宫十三朝演义》。书中说:乾隆原来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被雍正用掉包之计换了来。乾隆长大后,从乳母嘴里得知此事,便借南巡之名,去海宁探望亲生父母。因陈阁老夫妇早已去世,乾隆只好到陈氏夫妇的墓前,用黄幔遮着,行了做儿子的大礼。金庸的首部长篇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也说,乾隆是陈阁老的儿子。不但如此,金庸还在书中杜撰了陈世倌的三公子,也就是乾隆的亲弟弟陈家洛。该书被拍成电视剧加以演绎,乾隆是陈阁老的儿子更是家喻户晓。

许啸天、金庸等人之所以这样认定,他们都是根据当时的民间离奇传说。金庸说,我是浙江海宁人。乾隆皇帝的传说,从小就在故乡听到了的。相传,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雍亲王府里一片欢笑,这一天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孩。同一天,海宁陈家也添了一个小孩。这海宁陈家指的是浙江海宁的陈世倌家,人们俗称他为陈阁老,在康熙年间曾入朝为官,并且和当时的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的关系十分密切。当时,雍亲王妃和陈世倌的夫人都怀有身孕。不久,两家先后生了孩子,雍亲王生了一个女孩,而陈家生了一个男孩。过了几天,雍亲王让陈家把男孩抱入王府看看。王命难违,陈家只好把孩子送进王府。可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的胖小子竟变成了一个小丫头。久在官场的陈阁老意识到此事性命攸关,不敢声张,不久就辞官带着全家回原籍去了。而那个被换入王府的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随着这个传说的广泛流传,乾隆帝六次南巡甚至被说成是为了探望自己的亲生父母。而那个雍正换出去的女儿,长大后嫁给了大学士蒋廷锡的儿子蒋溥。蒋家是江苏常熟的大姓,雍正之女所住的那栋楼被后人称为“公主楼”。

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根据主要有:一、乾隆在位六十年中曾六次南巡,其中四次到海宁,而且每次都住在陈阁老家的私园——隅园中,并将“隅园”改为“安澜园”。二、海宁陈家有清帝御赐的两块名曰“爱日堂”和“春晖堂”的堂匾。“爱日”也好,“春晖”也好,用的都是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一诗的典故。乾隆若不是陈家的儿子,谈得上报答父母如春晖一般的深情吗?三、乾隆的父亲胤禛为皇子时,生育不繁。由于当时皇太子两次被废,储位迟迟未定。出于争储的目的,胤禛有可能不择手段地将女儿“调包”成儿子。以至于以后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雍正之所以能登上皇位,是因为康熙皇帝看到了胤禛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颇有英雄气概,有一代雄主之气象,于是为了让弘历以后继位,就把皇位传给了胤禛。四、那个被换走的雍正的女儿由陈家带回海宁,长大后嫁给了当朝重臣、大学士蒋廷锡之子蒋溥。蒋溥也甚得皇上恩宠,官至大学士。当地人遂将蒋氏夫人所居之楼称为“公主楼”。五、在清一代,海宁陈家科名最盛,名相迭出,宠荣无比。

针对上述说法,清史学科奠基人、著名历史学家孟森援引史实加以批驳。首先,来看一下海宁陈氏家族的历史。海宁陈家仕宦之盛,发端于明朝末年,到康熙和雍正时达到了顶峰。乾隆即位之前,陈氏为相者多已谢世,陈世倌尚存,他就是金庸在小说中所写的乾隆生父,却并未得到乾隆皇帝的格外关照。乾隆六年(1741)升任内阁大学士的陈世倌,不久因起草谕旨出错被革职。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当面斥责他“无参赞之能,多卑琐之节,纶扉重地,实不称职”。如此不留情面的呵斥,就是很普通的前朝老臣也很少受到,更不用说是传闻中皇帝的生父了。

关于陈家的两块匾额“爱日堂”和“春晖堂”一事,孟森先生肯定确有其事,但这并不是乾隆所题写,而是其祖父康熙皇帝书赐的。这两方匾额与乾隆毫无关系,更谈不上乾隆是陈家之子的证据了。

乾隆被“掉包”一说子虚乌有。按照皇帝家谱《玉牒》所记载,乾隆出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当时雍亲王胤禛三十四岁,已先后生育了弘辉、弘盼、弘昀、弘时四个儿子(但前三子均夭折)。乾隆出生时弘时已经八岁,而且就在乾隆出生后三个月,雍亲王又得了一个儿子弘昼,后来又陆续生育了弘瞻等四个儿子。在这种情况下,雍亲王偷偷摸摸换一个汉人的儿子,于情于理都说不通。从另一方面来看,当时皇太子两次被废,且从此以后皇太子的储位一直空缺,为争夺储位而进行的明争暗斗日趋白热化。以雍亲王的精明和谨慎,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冒着给别人留下把柄的风险去抱一个汉人的孩子呢?再说,按清朝皇室的规矩,皇孙诞生时,皇子要立即派王府里的太监到皇宫的内奏事处口头上报给皇上,然后再由宗人府专门写折子奏报,以备皇上为皇孙取名;若雍亲王府当时已按时辰报生的是女儿,又怎么能过了几天再改为男孩呢?另外,康熙喜欢乾隆不假,但以康熙的精明不至于去喜欢一个有汉族血统的孙子吧。

“公主楼”是海市蜃楼。据说,这位被调包的公主后来嫁给了当朝重臣、大学士蒋廷锡之子蒋溥,蒋氏夫人所居之楼被称为“公主楼”。可许多熟悉当地历史的人,都不知道家乡有座“公主楼”;就连蒋家后人,也都说不知道。由此可以肯定地说,这件事情为讹传。

海宁陈家科名最盛,并非乾隆的照顾。从康熙皇帝开始,清朝的统治者就采取了各种方法,如设立博学鸿词科,征调明朝遗民编修明史等,极力笼络前朝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文人士大夫。海宁陈家中科举人数之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和统治者重视科举,极力笼络南方世族,借以消弭江浙一带士大夫强烈的反清民族主义意识的政策有关。而到了乾隆时期,这种科举之盛早已成为昨日黄花。将此作为乾隆出自海宁陈家并眷顾陈家的根据,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最后,乾隆六次南巡,四次到海宁不是探望亲生父母。古代钱塘江口江流海潮的出入有南大门、中小门和北大门三个口门。如果海潮趋向北大门,则海宁一带的海潮首当其冲;趋向南大门,则绍兴一带的海塘坐当其险;唯有主流走中小门,南北两岸才少有海潮之灾。从乾隆二十五年开始,海潮北趋,海宁一带潮信告急。一旦海宁一带的大堤被冲毁,那么临近的苏州、杭州、嘉兴、湖州,这些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将会被海水淹没。因此,乾隆皇帝从“海塘为越中第一保障”的认识出发,在乾隆二十七年第三次南巡之时,亲临海宁勘察。另一方面,海宁地方的地势和土质都不是很好,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负责的官员们在具体措施等问题上还有很大分歧。因此,乾隆每次南巡都要亲往阅视,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就这样,在乾隆皇帝的督责之下,海宁一带修建起了耗资巨大的鱼鳞石塘,成功地抵挡住了海潮的侵袭,对保护当地及附近地区的百姓、土地以及农业生产的安全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时至今日,经过了两百多年的海水冲刷,这座石塘的某些地段依然完好,还在继续发挥着作用。由此可见,乾隆四度前往海宁,根本不是所谓的探望亲生父母,而是要阅视和筹划海宁的海塘工程。

总之,满人入主中原后,对汉人一直存在戒心,以雍正的雄才大略更不可能把大清江山交给不是他亲生儿子的汉人之子。因此,乾隆是雍正的亲生儿子毋庸置疑。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