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曾泽生的介绍(曾全生50军军长)

曾泽生(1902年10月-1973年2月22日),1902年10月生于云南省永善县大兴镇,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滇军第98师军士队队长,原国民革命军第60军军长,1948年10月17日率60军战场起义,起义部队编为解放军第50军,任军长。

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曾泽生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人物生平

曾泽生(Zeng Zesheng), 1902年10月生于云南省永善县。毕业于昆明省立中学。1922年入唐继尧的建国军机关枪军7队学习。

1922年12月考入云南唐继尧开办的建国机关枪军士队 。毕业后入云南讲武堂学习 。

1924年1月免试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18期学习。

1925年任黄埔军校区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6年任广东20师教导团连长。

1927年转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

1929年1月应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之邀回滇,在昆明开办军官候补生队,任副队长。后任滇军第98师军士队队长,第3旅6团营长、第5团副团长。

1930年任讨伐军第10路军3旅5团副团长。

1937年9月任国民党政府60军184师1085团团长。率部参加台儿庄对日作战。

1938年率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

1939年起任第184师副师长、师长,第60军军长,7月任师长。

1944年11月任60军军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率部去越南参加受降。

1946年率第60军赴东北,先后任国民党东北第4“绥靖”区副司令、吉林守备司令、第1兵团副司令,并兼60军军长。

1948年1月任国民党政府军吉林守备军司令兼60军军长,3月任国民党政府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兼60军军长。对蒋介石卖国独裁、发动内战、屠杀人民的反动政策日益不满,毅然于1948年10月率60军在长春起义。

起义后的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50军,任军长。积极配合政治委员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关于改编起义部队的各项政策,使这支部队顺利转变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1948年10月率第60军于长春起义,所部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任军长。后率部参加解放鄂西、进军西南作战。

1948年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围困长春。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在“突围无望,固守待歼”之际,于10月17日毅然宣布起义,率部退出长春,待命改编,并引导解放军进入其东城守备区。曾泽生的起义,使国民党残留守军陷入混乱,纷纷投降,长春在兵不血刃下宣告解放。

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授予原国民党第60军这支起义部队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的番号,并任命曾泽生为军长,徐文烈任政治委员。其原属第182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148师,由白肇学任师长。

原属暂编第21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149师,由陇耀任师长。原属暂编第52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150师,由李佐任师长。全军共2.3万人,归第四野战军建制。

1949年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

1949年率部参加解放鄂西、四川的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军长。

1950年3月任中南军政治委员员会委员。同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军长,率部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

1951年3月15日,奉命率领完成汉江阻击作战的第50军回国休整补充。

1951年7月4日,再次率领50军第二次入朝,

担任西海岸防御及抢修前线机场任务。

1951年10月-11月,指挥50军渡海攻岛作战(大小和岛空战),先后解放清川江北敌占岛屿。

1951年底,因病回国休养。

1953年1月,又入朝回到50军。

1955年4月19日率领50军回国驻防丹东。在朝鲜战场上共进行大小战斗95次,歼敌14492人。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曾泽生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

1953年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1968年9月离职休养。

1973年2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

1902年10月生于云南省永善县大兴镇。1922年12月考入云南唐继尧开办的建国机关枪军士队 。毕业后入云南讲武堂学习 。1925年入黄埔军校任第3期区队长,1927年1月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9年1月应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之邀回滇,在昆明开办军官候补生队,任副队长。后任滇军第98师军士队队长,第3旅6团营长、第5团副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184师1085团团长,随军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率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1939年起任第184师副师长、师长,第60军军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曾率部到越南受降。11946年率第60军赴东北 ,先后任国民党东北第4“绥靖”区副司令、吉林守备司令、第1兵团副司令,并兼60军军长。1948年10月率第60军于长春起义,所部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任军长。后率部参加解放鄂西、进军西南作战。1949年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1950年3月任中南军政治委员员会委员。同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军长,率部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4年回国后继任第50军军长。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55年获一级解放勋章。1973年2月22日在北京逝世。

潘朔端(1901~1978),又名潘燮,字孝源,1901年10月19日生于云南省威信县长安乡潘家山。
父亲 系清末秀才,母亲周氏。弟兄姐妹四人,潘朔端排行第三。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因为有红色倾向,潘朔端被清洗出部队,流居上海。
1929年回滇担任云南军官候补生队中队长,与大队长卢浚泉和大队副曾泽生一起编唱《吃饭歌》,还创办了《新武力》的校刊,以宣传“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思想,以致遭到了蒋介石的以“异党”为罪名的查办,候补生队解散。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
卢沟桥事变后主张抗日的滇军将领龙云,将原滇军的6个旅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60军,下辖182、183、184三个师,由滇军将领卢汉任军长、滇军将领张冲任副军长兼184师师长,潘朔端任第六十军一八三师1081团长。
潘朔端在台儿庄战役中带领先头部队奋勇杀敌,裹伤指挥作战,坚守阵地至后续部队到达,立下战功,被国民政府授予一级宝鼎勋章。还参加过武汉会战、长沙会战。
1940年底升任一八三师师长。
1943年,任暂编第二十三师长。
1945年,任184师师长,1945年9月,入越南接受日本投降。在此期间,杜聿明奉蒋介石之命,在昆明发动了“倒龙”政变。
1946年4月间,从越南直接海运到东北参加反共内战。
184师下设550团、551团、552团。副师长郑祖志,参谋长马逸飞,秘书王世臣。
1946年4月接替第52军防务,551团驻鞍山,552团和师部驻辽宁海城,五五0团驻大石桥和营口。归新六军廖耀湘指挥。
1946年5月27日,民主联军逼近海城一线,潘朔端抓住机会,在海城宣布起义。潘朔端成为内战初期第一个起义将领。令蒋介石咬牙切齿。海城起义后,184师光荣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潘任军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秋,他申请到东北军政大学学习,后调任嫩江军区副司令员。
1948年8月,他因工作需要调任四野十二兵团副参谋长,为策动长春城内60军的起义作了大量工作。
历任东北民主同盟军军长、东北嫩江军区副司令员、1949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副参谋长、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昆明市委常委、昆明市市长、昆明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一至第五届昆明市人大代表、第一至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省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其国家一级解放勋章。
10年文革,潘朔端受到严重冲击,后期才恢复主持政府工作。
1978年8月30日,他拖着便血3天的身躯去东风广场开会,解决数百家拆迁户住房的遗留问题,下午又实地勘查6个厕所的修建地点。因失血过多,傍晚到家就晕倒,住进医院,抢救无效,同年9月14日病逝,终年78岁。

肖华他出生于贫苦工人家庭。其父母都是共产党员,他家是中共兴国县地下党组织的交通站。其父母后来都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生命。肖华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代投身革命,经常担任送信任务。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20日参加兴国暴动。在暴动的头一天晚上,他邀集几名共青团员悄悄摸到全城反动分子的门前,在门上用木炭画了记号。暴动时,暴动队伍按记号把全城反动分子一网打尽。伪公安局长肖敬安被抓获。
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三纵队来到兴国城,肖华第一次见到了他。毛泽东在潋江书院崇圣举办了“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肖华是年龄最小的学员。同年12月,年仅13岁的肖华便任少共兴国县委书记。他奔走区乡,发动青年参加共青团组织,还以共青团员为骨干,组织少年先锋队。他的组织才能深得毛泽东称赞。1930年3月被调入中国工农红军,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1933年夏,肖华主持全军青年工作会议,向中央提出了在青年中扩大红军,创建“少共国际师”的建议。不久,在中央苏区掀起扩红高潮,组建起“少共国际师”,17岁的肖华被任命为师政治委员,他率领这支年轻的队伍投入反“围剿”激战。1934年,在广昌驿前高虎脑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率领少共国际师同国民党军展开白刃格斗,与兄弟部队一起挫败了敌军三个主力师的进攻。长征中肖华任红一军团组织部长、二师政治委员。1935年3月21日,他指挥抢渡乌江先遣部队,冒着风雨,勇猛果敢再渡乌江,巩固和扩大乌江渡口阵地,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了乌江。在越过大凉山时,他率先遣队向彝民耐心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协助刘伯承同彝族首领小叶丹结盟,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在强渡大渡河战斗中,他带领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入敌阵,速战速决。到达陕北后,他参与指挥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重大战役。在东征的兑久峪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不幸左腿负伤。
抗日战争开始时,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名震中外的平型关战斗。1937年11月,任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委员,与陈光一起指挥了广阳、义棠镇、午城、井沟等战斗。
1938年6月,年仅22岁的肖华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于1938年7月中旬率领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晓行夜宿,渡过汾河,穿过同蒲路,横跨太行山,越过津浦线,深入敌后的冀鲁平原,于1938年9月27日抵达山东乐陵县城。国民党委派的乐陵县长牟宜之没想到肖华如此年轻,说还是个“娃娃”,从此,八路军“娃娃司令”的名字便在冀鲁边不胫而走。挺进纵队到达冀鲁边后,肖华深入发动群众,迅速打开了局面,创建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1939年11月,肖华出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员,加强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在鲁西的政治、军事力量。由于肖华所部英勇善战,当地群众称之为“肖华支队”。1940年7月,中央决定成立华北讨逆军,肖华任华北讨逆野战军政治委员、鲁西行政公署主任。他和司令员宋任穷一起,发动讨伐汉奸石友三战役,共歼石军2万余人,铲除了石友三顽固派的社会基础,粉碎了敌人妄图挤走八路军的企图。1943年3月,中央批准成立新的山东军区,肖华任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协助罗荣桓指挥山东军民粉碎了日寇的频繁“扫荡”。抗战胜利后,肖华奉命率山东部队4个师横跨渤海,进军辽东,并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辽东省委书记。在东北,他指挥部队长途奔袭,歼灭日伪残余2万余人和难以计数的小股土匪。1946年1月5日,国民党第五十二军空袭沟帮子、盘山地区,夺取营口。肖华指挥部队奋起还击,歼敌1759人,取得保卫营口首战胜利。从营口撤出后,又与号称“国内无敌”的国民党新六军及五十二军大战沙岭子,三战本溪,击毙敌五十二军副军长郑明新、二十五师师长刘世懋。撤出本溪后,肖华又指挥部队发起鞍(山)海(城)战役,歼敌一八四师五五一团和五五团一个营,毙伤敌人1200余名,俘敌团长以下官兵2100余名,迫使敌师长潘朔端率2700多人起义。党中央、毛泽东专门致电表扬:“鞍山战斗打得很好。”1946年10月,杜聿明亲自指挥8个师计10万之众再次进攻辽东,与肖华较量。肖华成竹在胸,选择杜聿明号称“千里驹”的敌二十五师开刀,主动放弃安东城,诱敌二十五师孤军冒进,在新开岭打伏击。肖华亲赴前线指挥。战斗结束,共毙伤敌团长以下3150人,俘敌师长李正谊、副师长段培德以下5877人,敌二十五师8000余人全部被歼。新开岭战役,创造了东北民主联军在解放战争中首次歼灭敌人一个师的先例。1946年11月后,肖华出任中共南满分局副书记、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部队最早的领导人之一。在围困长春战役中,他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积极展开政治攻势,争取了国民党六十军和新七军先后起义和投诚,和平解放了长春。
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肖华任“四野”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3月31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北平香山接见并宴请各位“四野”师以上干部。当肖华给毛泽东敬酒时,毛泽东笑着说:“肖华,你我多年不见,可是我的耳朵长得很,你一时司令,一时政委,一时山东,一时东北,出息好大哟!”
新中国成立后,肖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总政治部主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他致力于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参与领导制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1954年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他创作的《长征组歌》,周恩来生前一共看过7次演出,能一字不漏地唱下全部歌词,在弥留之际还提出再听一次《长征组歌》。“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制造了“总政阎王殿”大冤案,对他进行恶毒诬陷和残酷迫害,使他身陷囹圄达七年之久。1975年恢复工作后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中共甘肃省委书记。他努力探索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总结新时期部队建设的经验,写出了《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重要论文。生前著作还有《铁流之歌》、《艰苦岁月》等。1977年4月肖华出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韩先楚在为肖华举行的欢迎仪式上说:“肖华同志在很长时间里担任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是我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肖华同志文武兼备,军政兼优。论武,他有统军之才,当过纵队司令、军区司令;论文,他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从红军的青年部长一直到人民解放军的政治部主任;论才,他能诗善文,《长征组歌》早已家喻户晓。因此,周恩来总理说肖华人才难得……”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35年,曾被选为国际共产主义青联第六届执行委员。1949年7月,被选为第二届世界民主青年联盟理事。
1985年8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肖华病逝于北京,享年69岁。
肖华之妻:王新兰
后代:肖华和妻子王新兰共有5个孩子。1944年在沂蒙王新兰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肖雨。1945年肖华率部挺进东北后,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又出生了。男孩下面,又是3个女孩。分别是肖雨、肖云、肖霜、肖露、肖霞。

肖华他出生于贫苦工人家庭。其父母都是共产党员,他家是中共兴国县地下党组织的交通站。其父母后来都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生命。肖华自幼天资聪颖,少年时代投身革命,经常担任送信任务。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20日参加兴国暴动。在暴动的头一天晚上,他邀集几名共青团员悄悄摸到全城反动分子的门前,在门上用木炭画了记号。暴动时,暴动队伍按记号把全城反动分子一网打尽。伪公安局长肖敬安被抓获。
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三纵队来到兴国城,肖华第一次见到了他。毛泽东在潋江书院崇圣举办了“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肖华是年龄最小的学员。同年12月,年仅13岁的肖华便任少共兴国县委书记。他奔走区乡,发动青年参加共青团组织,还以共青团员为骨干,组织少年先锋队。他的组织才能深得毛泽东称赞。1930年3月被调入中国工农红军,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军军委青年委员,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红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1933年夏,肖华主持全军青年工作会议,向中央提出了在青年中扩大红军,创建“少共国际师”的建议。不久,在中央苏区掀起扩红高潮,组建起“少共国际师”,17岁的肖华被任命为师政治委员,他率领这支年轻的队伍投入反“围剿”激战。1934年,在广昌驿前高虎脑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率领少共国际师同国民党军展开白刃格斗,与兄弟部队一起挫败了敌军三个主力师的进攻。长征中肖华任红一军团组织部长、二师政治委员。1935年3月21日,他指挥抢渡乌江先遣部队,冒着风雨,勇猛果敢再渡乌江,巩固和扩大乌江渡口阵地,使红军主力安全渡过了乌江。在越过大凉山时,他率先遣队向彝民耐心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协助刘伯承同彝族首领小叶丹结盟,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在强渡大渡河战斗中,他带领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入敌阵,速战速决。到达陕北后,他参与指挥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重大战役。在东征的兑久峪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不幸左腿负伤。
抗日战争开始时,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名震中外的平型关战斗。1937年11月,任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委员,与陈光一起指挥了广阳、义棠镇、午城、井沟等战斗。
1938年6月,年仅22岁的肖华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于1938年7月中旬率领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晓行夜宿,渡过汾河,穿过同蒲路,横跨太行山,越过津浦线,深入敌后的冀鲁平原,于1938年9月27日抵达山东乐陵县城。国民党委派的乐陵县长牟宜之没想到肖华如此年轻,说还是个“娃娃”,从此,八路军“娃娃司令”的名字便在冀鲁边不胫而走。挺进纵队到达冀鲁边后,肖华深入发动群众,迅速打开了局面,创建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1939年11月,肖华出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员,加强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在鲁西的政治、军事力量。由于肖华所部英勇善战,当地群众称之为“肖华支队”。1940年7月,中央决定成立华北讨逆军,肖华任华北讨逆野战军政治委员、鲁西行政公署主任。他和司令员宋任穷一起,发动讨伐汉奸石友三战役,共歼石军2万余人,铲除了石友三顽固派的社会基础,粉碎了敌人妄图挤走八路军的企图。1943年3月,中央批准成立新的山东军区,肖华任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协助罗荣桓指挥山东军民粉碎了日寇的频繁“扫荡”。抗战胜利后,肖华奉命率山东部队4个师横跨渤海,进军辽东,并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辽东省委书记。在东北,他指挥部队长途奔袭,歼灭日伪残余2万余人和难以计数的小股土匪。1946年1月5日,国民党第五十二军空袭沟帮子、盘山地区,夺取营口。肖华指挥部队奋起还击,歼敌1759人,取得保卫营口首战胜利。从营口撤出后,又与号称“国内无敌”的国民党新六军及五十二军大战沙岭子,三战本溪,击毙敌五十二军副军长郑明新、二十五师师长刘世懋。撤出本溪后,肖华又指挥部队发起鞍(山)海(城)战役,歼敌一八四师五五一团和五五团一个营,毙伤敌人1200余名,俘敌团长以下官兵2100余名,迫使敌师长潘朔端率2700多人起义。党中央、毛泽东专门致电表扬:“鞍山战斗打得很好。”1946年10月,杜聿明亲自指挥8个师计10万之众再次进攻辽东,与肖华较量。肖华成竹在胸,选择杜聿明号称“千里驹”的敌二十五师开刀,主动放弃安东城,诱敌二十五师孤军冒进,在新开岭打伏击。肖华亲赴前线指挥。战斗结束,共毙伤敌团长以下3150人,俘敌师长李正谊、副师长段培德以下5877人,敌二十五师8000余人全部被歼。新开岭战役,创造了东北民主联军在解放战争中首次歼灭敌人一个师的先例。1946年11月后,肖华出任中共南满分局副书记、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部队最早的领导人之一。在围困长春战役中,他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积极展开政治攻势,争取了国民党六十军和新七军先后起义和投诚,和平解放了长春。
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肖华任“四野”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3月31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北平香山接见并宴请各位“四野”师以上干部。当肖华给毛泽东敬酒时,毛泽东笑着说:“肖华,你我多年不见,可是我的耳朵长得很,你一时司令,一时政委,一时山东,一时东北,出息好大哟!”
新中国成立后,肖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总政治部主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他致力于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参与领导制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1954年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他创作的《长征组歌》,周恩来生前一共看过7次演出,能一字不漏地唱下全部歌词,在弥留之际还提出再听一次《长征组歌》。“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制造了“总政阎王殿”大冤案,对他进行恶毒诬陷和残酷迫害,使他身陷囹圄达七年之久。1975年恢复工作后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中共甘肃省委书记。他努力探索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总结新时期部队建设的经验,写出了《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重要论文。生前著作还有《铁流之歌》、《艰苦岁月》等。1977年4月肖华出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司令员韩先楚在为肖华举行的欢迎仪式上说:“肖华同志在很长时间里担任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是我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肖华同志文武兼备,军政兼优。论武,他有统军之才,当过纵队司令、军区司令;论文,他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从红军的青年部长一直到人民解放军的政治部主任;论才,他能诗善文,《长征组歌》早已家喻户晓。因此,周恩来总理说肖华人才难得……”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35年,曾被选为国际共产主义青联第六届执行委员。1949年7月,被选为第二届世界民主青年联盟理事。
1985年8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肖华病逝于北京,享年69岁。
肖华之妻:王新兰
后代:肖华和妻子王新兰共有5个孩子。1944年在沂蒙王新兰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肖雨。1945年肖华率部挺进东北后,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又出生了。男孩下面,又是3个女孩。分别是肖雨、肖云、肖霜、肖露、肖霞。

肖华,一九六九年生,湖南新化人。当代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入室弟子。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北京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班。
现为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创作室副主任、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艺术中国杂志社副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