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马本斋的籍贯是哪里(马本斎是少数民族吗)

尤素夫·马本斋,是抗日回族英雄马本斋的经名。马本斋(1901~1944),原名马守清,回族,【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父马永长,母白文冠。马母生三子,长子进坡、次子守清(经名尤素夫·马本斋)、三子守朋。父亲马永长携三个儿子长期流浪口外,为人牧马,家中生计都是靠马母一人操持。 尤素夫·马本斋,是抗日回族英雄马本斋的经名。马本斋(1901~1944),原名马守清,回族,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父马永长,母白文冠。马母生三子,长子进坡、次子守清(经名尤素夫·马本斋)、三子守朋。父亲马永长携三个儿子长期流浪口外,为人牧马,家中生计都是靠马母一人操持。
其他关于马本斋的一切问题可在该网页找到http://baike.baidu.com/view/55381.htm 北京 宁夏 宁夏回族抗日英雄 河北省沧州地区献县本斋村

马本斋的简介:

马本斋在1901年在河北沧州出生,原名叫做马守清,在抗日战争的时候经名叫做尤素夫·马本斋,马本斋在扛起战争时期是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始人。

1942年的时候,由于冀中抗日环境的急剧恶化,日伪军频繁的在回民支队所活动的区域扫荡,给回民支队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马本斋在嫉妒恶劣的环境下,率领着回民支队和日伪军打伏击战,到了五月一日的时候,日军集中了五万多步兵和八百多辆坦克对冀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为了减轻日军对指挥中心所造成的压力,马本斋奉命攻打泊镇和袭交河来转移日军的视线,最终保护了我军指挥部的胜利转移。

1944年,在马本斋准备回到延安的时候,马本斋身上的带状疱疹突然发作,最后又因为感染了肺炎,在山东莘县去世。

扩展资料: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马本斋的爱国行为受到蛮横压制,苦闷中的马本斋愤然解甲弃官,回到家乡东辛庄。

卢沟桥事变后,面对山河破碎、铁蹄践踏,马本斋组织本村青壮年举起回民抗日义勇队的大旗,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

1938年4月,马本斋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同年10月,马本斋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

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他作战勇猛,身先土卒,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

在他的带领下,改编后的回民支队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冀中野战化较早的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

1940年初,马本斋奉冀中军区命令,率回民支队赴深县南部开展对敌斗争,巩固抗日根据地。1941年1月,马本斋又率回民支队进入大清河畔,转战白洋淀,6月,转移到无极县。

定县一带开展大规模交通破袭战,粉碎敌人的大扫荡。7月,回民支队参加青大战役,重创敌人,取得辉煌战绩。

一年多时间,回民支队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千里驰骋,屡立战功,被冀中军区誉为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烂、拖不垮的铁军。

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

1937年至1944年间,马本斋指挥所部回汉战士同日伪军作战,进行大小战斗870余次,消灭日伪军36000余人,令敌人闻风丧胆,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本斋

1、1938年1月初,马本斋联络本村回族青年60余人,组织起回民抗日义勇队,此后河涧,献县一带一些回民也加入了这支队伍,马本斋率领这支回族抗日武装,手持大刀长矛和土枪,在子牙河畔狙击敌人,保卫家乡。

2、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回民教导总队遵照冀中军区的指示,在之后的两个月中,马本斋率部与日军作战30多次,消灭敌人500余人,破坏京浦铁路70多次,马本斋和回民教导总队威名大震,许多回民同胞闻风而动,纷纷参军入伍,队伍迅速扩大。

3、1939年1月25日,日军7000余人开始了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 战役围攻,马本斋率回民教导总队袭击沙河桥击毙30多人,2月回民教导总队在康县至河涧公路上 伏击敌汽车19辆,3月中旬马本斋又消灭土匪武装700多人。

4、1940年10月,冀中军区奖给战功卓著的回民支队一面锦旗,旗上写着,打不烂,拖不挎,攻无不克的铁军。数月之间,作战27次,歼日军1500余人,俘日军少尉,准尉3人,伪军100余人,缴获步枪机枪300多支,打得盘踞河涧的山本联队胆战心惊。

5、马本斋率部转战,河涧,沧县,献县边远地带,迫使山本大佐联队龟缩于河涧城内,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还参加了百团大战, 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马本斋

马本斋的英雄事迹:

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大举进犯华北。1937年9月,日军控制了子牙河、滏阳河水路。鬼子多次闯进东辛庄杀人、放火,抢走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和牛羊,还多次在清真寺前对回族同胞进行侮辱。仇恨的烈火在人们心中燃烧。

1938年1月,马本斋和三弟一起,联络本村回族青年60余人,组织起回民抗日义勇队,马本斋的母亲、妻子也组织了30多名妇女为队伍做饭、送水、洗衣裳,全力支持马本斋的抗战事业。从此,冀中平原杀出了一支威震八方的回民支队。

二、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当年参军的代文悌回忆:“马本斋豪气逼人,且智勇双全。”1939年初秋,侦查到日军有19辆兵车经过,马本斋命令部队在豆子地内设伏。属下认为豆棵太低,无法隐藏,不如到谷子地或高粱地埋伏。

马本斋说,你们这样想,日军也会这样想,咱们就打他个出其不意。果然,日军对凡经过的谷子地、高粱地全部以火力侦察,而经过豆子地时放松了警惕,回民支队战士一跃而起,将19辆车全部打瘫。

扩展资料:

尤素夫·马本斋(1901—1944年),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经名,原名马守清,男,回族,共产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

毛泽东同志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944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2009年9月,马本斋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43年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

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马本斋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

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不幸病逝,时年42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本斋

抗日英雄马本斋在战争期间有多英勇?各位,这事儿要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说起。当时日军大举进犯华北。到9月时又控制了子牙河、滏阳河水路。据史料记载,鬼子多次闯进东辛庄杀人、放火,抢走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和牛羊,就这样,仇恨的烈火在人们心中开始燃烧。

1938年1月,马本斋和三弟一起,联络本村回族青年60余人,组织起回民抗日义勇队,马本斋的母亲、妻子也组织了30多名妇女,为队伍做饭、送水、洗衣裳,全力支持马本斋的抗战事业。日军惊恐地发现,几乎在一夜之间,冀中平原杀出了一支威震八方的回民支队。

据当年参军的代文悌回忆,说马本斋豪气逼人,有勇有谋。1939年初秋,他侦查到日军有19辆兵车经过,于是命令部队在豆子地内设伏。属下认为豆棵太低,无法隐藏,不如到谷子地或高粱地埋伏。但马本斋却信心十足地说,你们这样想,日军也会这样想,咱们就打他个出其不意。果然,日军凡是经过谷子地、高粱地时,全部以火力首先进行侦察,而经过豆子地时却放松了警惕。结果,当他们靠近时,马本斋率回民支队战士一跃而起,将19辆车全部打瘫。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

1943年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他处。出发前,马本斋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他深情地叮嘱同志们,“要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不幸病逝,时年42岁。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返乡。全国抗战爆发后,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1938年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次年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任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有很高威望。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部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马本斋在革命斗争中深深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长期的艰苦作战,马本斋身患重病。1944年1月,在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前,他抱病作了最后一次动员报告,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病逝。
马本斋,回族,河北省献县人。1901年出生。1937年10月,他组织成立一支60人的回族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1938年7月这支队伍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同年10月,马本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8月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因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深受老百姓的爱戴,队伍很快发展到2000余人。马本斋因积劳成疾于1944年2月7日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3月17日,毛主席题挽词“马本斋同志不死”。

1938年底,华北城乡相继沦陷。前来攻打河间的是日军山本部队,回民支队给了山本部队以重创。山本知道用武力征服不了回民支队,便用叛徒哈少甫的诡计,企图仿效《三国演义》中曹操收徐庶的办法,抓住马母,劝马本斋投降,进而瓦解回民支队。马母被捕后,英勇不屈,怒斥敌寇和叛徒,在进行绝食斗争之后,壮烈殉国。

马母被捕那天,马本斋正率领部队在子牙河东同鬼子作战,获悉后为时已晚。马本斋化悲痛为力量挥笔写下:“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他在子牙河畔狠狠打击鬼子,日军连吃败仗。山本见用计不成,又让哈少甫亲自登门找马本斋劝降。哈少甫是马本斋的亲戚,山本想以此拉拢马本斋。马本斋大义灭亲,断然绑了哈少甫,送到军区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