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乾隆最后选择传位给嘉庆,是出于什么考虑呢(乾隆为啥很少提到雍正)

乾隆在位六十年之后,他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颙琰,也就是嘉庆皇帝。而他之所以传位给颙琰主要原因是有两个,第一是乾隆的选择不多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第二是颙琰禀性宽厚,非常合适。

乾隆一生风流,妃子也多,孩子自然也不会少,达到了17个。颙琰排行第十五,也不是嫡子,也不长子。从皇子时期的经历来看,他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表现,从哪里看他的机会也不大。

的确,如果放在以前,乾隆还真的没有看上他。

满清没有嫡长子继承制这一说,不过到了乾隆时期则不同,这个时候大清入主中原已经几十年了,乾隆倒也有效法汉人立“嫡长子”的做法。

起初,他选择了永琏为皇太子。但永琏就死了,还不到十岁。后又立皇后生的二儿子永琮为皇太子,不久永琮也死了,才两岁。

这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乾隆伤透了心,他命令大臣不准再提立储之事。但是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乾隆一天天老去了,再不选择接班人是要出问题的。

可这个时候他的儿子还只有六个,就这还有两个被乾隆过继给其他人了,所以只有四个儿子可供选择了。他们分别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其实这四个,谁都不是乾隆的真心的喜欢的。

但没有办法,也只能在这四个人里面选择了。不过老八就被淘汰了,他脚有病,是个瘸子,乾隆总不能让瘸子当皇帝。再说了,这个人比较好色,可说是好的不学坏的学。

皇十一子永瑆,这个皇子热爱书法,是个艺术家,但乾隆不是太喜欢他。皇十七子经常到处乱跑乱玩,乾隆也不喜欢他。

综合对比一下,颙琰还算是个老实孩子,不惹是生非,最起码他人品很端正。

乾隆立皇十五子颙琰为储君,其实是有些无奈的,早在颙琰之前,乾隆早在即位之初便已然密立储君,然而皇次子永琏却早逝,此后又先后看中皇七子永琮和皇五子永琪,奈何永琮和永琪也再度早逝。事实上,乾隆的儿子虽多,但到其晚年之时,在世者已然不多,而十五子颙琰无疑是剩余几个皇子当中比较突出的,自然便被立为了储君。 第一选择不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第二是嘉庆秉性宽厚也比较合适,嘉庆也比较听话,不惹事儿,而且他当时有过一个誓言,到了八十几岁就让嘉靖做皇帝。 出于合适的考虑,乾隆的孩子虽然非常的多,但是适合做皇帝的不是非常的多,嘉庆皇帝是一个非常老实的人,人品是很不错的。 是出于稳妥的考虑,也是最后的办法,乾隆其他的儿子都不太好,相比之下嘉庆比较听话,不惹事生非,所以传位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