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休闲娱乐> 明星八卦> 正文

三国历史中真正的赵云是什么样的人(赵云真正的死因)

三国历史中真正的赵云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的赵云
对于蜀汉的高级将领刘、关、张、马、黄,甚至与包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历来都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只有对于赵云,则基本都持肯定态度。
赵云虽然是第一流的武将,但他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却并不是表现于此,而是展现在他的胆略、见识、气度和人品上。《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赵云的各种事迹,除了七十岁的时候力杀五将是虚构的外,其它在史书上均见记载。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三国志》中,有幸被单独作传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记曹操的《阿瞒传》,另一个就是记录赵云事迹的《云别传》。
赵云,公元168年左右出生于常山真定(关于真定究竟在什么地方,一直颇多争议,我比较倾向于今河北正定的说法)。及长大成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这一点无论从古代人还是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都属于美男子了。在初平二年(191年)的时候,黄巾起义大规模爆发,赵云的家乡人推举他带领精壮青年投奔公孙瓒,当时河北袁绍势力最大,其他投军的人基本投奔的袁绍,公孙瓒看到赵云当然很高兴,于是问他为什么不投袁绍而要来投我。赵云不客气地回答:“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公孙瓒当时就哑口无言。从这以后,赵云正式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当时刘备正依托于公孙瓒,听了赵云的这句话,非常惊讶,要说刘备这人还是非常识人的,料定赵云不是等闲之人,立刻交好赵云,等到公孙瓒让刘备帮助田楷抵拒袁绍,刘备要了赵云随同前去,为刘备执掌骑兵。后来赵云的兄长去世,赵云还乡,还是刘备,又料定赵云此去不会再回来了,借着这个机会,再三对赵云是殷切叮咛,赵云非常感动,对刘备说:“终不背德也。”。就因为这么一句承诺,赵云此后的一生就跟定了刘备,实在是难能可贵。
等到刘备投奔袁绍后,赵云前去邺城找他,这一找,找出了赵云非常出彩的一件事来,很奇怪的是,这事三国演义中并没有记载,后人也很少提到,不知道为什么。
刘备得到赵云,是大喜过望,甚至与赵云同床眠卧,并且交给了赵云一项秘密使命,让他秘密招募士兵,赵云不负所托招得数百人,这事从头到尾都在袁绍的眼皮子底下进行,居然没有让袁绍和手下的文臣武将有任何的察觉。用现代的话说,根本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间谍,属于三国时代的邦德。后来刘备正是带着这数百人的队伍投奔了刘表,赵云也正式开始从征于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的初期,并没有得到重用,一直担当刘备的侍卫长的角色,他的时来运转,应该感谢曹操的南征。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荆州,刘备败逃,在当阳长坂(今湖北东阳东部)被曹操追上,两军展开决战,结果刘备大败,弃妻小南逃,不见了赵云,人言:“赵云已北走”,刘备用手指着那人大骂:“子龙不弃我走也”(《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没有过多久,赵云果然保护着甘夫人和阿斗回来了,刘备无限感激,众人则无限感愧。这以后,赵云升任牙门将军。
那么,赵云究竟是怎么保护刘备的家小的呢?当然没有《三国演义》中的那么夸张,而《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记载得有并不详细,这两年我努力地寻找了一些历史资料,大致情况是这样的:赵云与刘备失散后,身边仅有五十多名士兵,其后陆续阵亡,逃跑,,身边居然已无一人,赵云抄人烟稀少之地而走,偏偏又遇到了当时的河北名将晏明、晏亮(这两人还真是名将,在当时的名气比张颌大多了)率领的四五百士兵,赵云知道不能久战,立刻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这两兄弟,这一下,把几百个士兵吓坏了,四散而逃,赵云于是得脱。以一人之力,败军之势而退数百之得胜之兵,实属罕见。
长坂护主的行动,迅速确立了赵云在刘备集团中稳固的地位,等到刘备平定四郡,赵云被提拔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开始执掌军权。这其中就有了《三国演义》中说的“赵云拒婚”的故事,这故事与史料记载完全吻合,我就不多说了。
赵云拒婚,完全是大义为公,毫无私心,其实在这之前,赵云还有个有些类似的故事,《三国演义》中也没有记录。
刘备与夏侯敦在博望交战的时候,赵云生擒夏侯兰,那么夏侯兰和赵云是什么关系呢?夏侯兰和赵云是一个乡里的人,并且从小就是好朋友,赵云知道夏侯兰这个人精通法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因而赵云既没有放他,也没有杀他,而是直接将夏侯兰推荐给了刘备,刘备得到夏侯兰,果然非常开心,立刻任命夏侯兰为“军正”。赵云这种举荐人才的不避讳,处事谨慎、思虑周祥之处,是相当值得称赞的。
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受益州牧刘璋的邀请入蜀,并紧跟着就开始了他这一生中最重大的战略决定,平定刘璋集团,建立自己稳固的地盘!
但战役进行得并不如当初设想得那么顺利,刘备屡遭败绩,甚至损失了重要的谋士庞统,受到重创的刘备急调留守荆洲的诸葛亮、赵云和南郡太守、征虏将军张飞入蜀,参与平定益州,当时的赵云归诸葛亮节制。两路人马平定江洲后,张飞从江州溯嘉陵江北上,攻克垫江,再从这里溯涪江而西攻克德阳,最后在成都与刘备会合。而诸葛亮、赵云从江州溯长江而西攻克江阳,诸葛亮继续西溯长江平定僰道、南安、武阳,赵云则从江阳北上平定汉安、资中、牛髀,最后同时到达成都。兵贵者,神速也,赵云在进军途中,没有耽搁一天,为最后的攻取成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后赵云晋升为翊军将军,不再受诸葛亮节制,开始独当一面。
攻取成都后,刘备准备把成都的好房名田赏赐给刘备集团的那些有功之臣,赵云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直接反对的,他是这么说的:“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也。”刘备听了这话是非常羞愧,于是打消了这个想法,赵云因为这事,也是很得罪了一些人的,但他的刚正不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行为,至今尤使人称道!
说到赵云的刚正,又想到了一件趣事。说的是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后,这位孙夫人从小爱练武,为人非常骄横无礼,带来的一批家奴也个个仗着孙夫人无法无天,弄得刘备一点办法也没有,不光别人不敢管,连他自己也管不了。后来刘备深知赵云为人持重严瑾,必能整治这帮人,于是任命赵云为“内事”(专管内部事物),果然,赵云一上任,这些人就再也不敢肆无忌惮了,终于去了刘备的心腹之患。
及至刘备平定汉中时,赵云开始上演了他一生中最最经典的一幕,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成语“一身是胆”。这个故事《三国演义》中应该记载得比较详细,唯一不太一样的是,实际上在黄忠劫粮失败,曹操大举进攻的时候,赵云当时只带了数十骑,没《三国演义》中说的那么多人,而曹军自相践踏,掉进汉水着实死了不少。这一个方面是赵云胆略的体现,另一个方面,是不是在曹军的心中,乃至于在曹操的心中,对赵云有一种本质上的畏惧呢?
古代的战争,在战前对对方的兵力部署早就知道得一清二楚,基本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刘备部署在前线有多少人,曹操不会不知道,赵云手下的那点人,就算有埋伏,恐怕给曹操塞牙缝都不够。而曹军之所以看见赵云寨中有点动静就失魂落魄,胆战心惊,按照我的估计,还是赵云在平常积累下来的声望所造成的!
附带说明一下,当时刘备夸赵云“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但并没有封什么官爵,“虎威将军”,其实是由广大士兵自发送给赵云的一个绰号,可见赵云在士兵心目中的威望之高。
这一次看似不大的小规模战役,实际上严重地削弱了曹军的斗志,也给了曹操的精神以重创,在随后进行的汉中决战中,曹军的失败是可以想象的到的了。
但非常奇怪,对于这么一个有勇有谋,胆识过人,甚至在敌人心目中都有极高威望的大将,刘备竟然没有给予足够的升赏,《三国志》中,也写的是“关张马黄赵”,将赵云排在了最后一个(后来的“五虎大将”即由此而来),这应该和三国时期极强的门户观念有关。关张不必多说,马超出身于大军阀家庭,属于名门望族,黄忠久居于长沙,世代将官,赵云的和他们比,就差多了,祖上没有显赫的事迹,本人也出身寒微,声望,官职全凭自己一点一滴地积累下来,在此条件下,刘备就算想要迅速的提拔赵云,恐怕也必须考虑来自于士大夫阶层的压力。
而赵云官职权利和功劳不相匹配的状况,一直要等到对他欣赏有加,铁腕治国的诸葛亮正式执掌大权后才会得到大幅度改善。
在赵云的军事生涯达到第一个顶峰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镇守荆洲的关羽军团惨败,关羽本人也被斩首,盛怒之下的刘备,立刻发动对孙权的战争。赵云当即上书力谏:“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 当时上书谏言的人无数,而只有赵云的这份谏书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其分量之重,可想而知。从这份谏书中我们可以看出,赵云分析得十分中肯,十分透彻,他并不是反对夺回荆洲,只是认为在现在的条件下,时机尚未成熟,其高瞻远瞩的政治才能,表露无疑。可惜的是,年事已高,急于完成大业的刘备不但没有采纳,相反对赵云产生了疑心,将其冷落一边,连南征这么重大的事都没有让赵云直接参加。其实赵云的力谏,是他忠心耿耿,一心为国的表现。 令人钦佩是是,遭到挫折冷遇的赵云并没有丝毫的记恨,反而在刘备惨败后,第一个迅速感到增援,一直将刘备平安护送到永安才放下心来。这份心胸和气魄,不是一般人有的。 章武三年(223),刘备病死,诸葛亮正式执掌蜀汉大权,以赵云、魏延、王平等人为代表的,出身寒微的中青年军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用,建兴元年,也就是刘禅登基的第一年,赵云被提拔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来了一个三级跳。并且被诸葛亮委以抵御魏大将军曹真的重任,这以后赵云的事迹,《三国演义》基本都有记载,就不多说了。 建兴七年(229)赵云病逝,谥大将军,顺平侯。其后,赵云和关羽张飞等人一起被追谥为十二大臣。(十二大臣为:法正、诸葛亮、蒋琬、费祎、陈祗、夏侯霸、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和赵云) 综观赵云一生,其武艺出众,见识一流,人品清高,有勇有谋,处事缜密,文武双全,并且具有极高的军事素养,推崇他为蜀汉第一大将并不为过。在成都武侯祠的左右两廊各有文臣武将十四员,东府文官廊以庞统为首,西府武将廊则以赵云为首(依次为孙干、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及冯习)。再让我们借用一下姜维对赵云的评价: “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 这段评论,已经足可以使赵云含笑于九泉了。 可惜的是,他的两个儿子没什么太突出的事迹。大儿子赵统,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另一个儿子赵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阵战死。
最后用一首赞美赵云的诗做为本文的结尾: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三国历史上真正的赵云是怎样的人

赵云是少有的和演义里几乎没有差别的人
除了不善领兵,接近完人

赵云简介 三国历史上真正的赵云是怎样的人

 赵云简介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三国时期蜀国大将。
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初平二年(191年),时黄巾起义,本郡人推举他率领义从吏兵往投公孙瓒。时袁绍自称冀州牧,吏民皆往从之,公孙瓒深以为忧。见赵云来附,很高兴,对他说:“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迷而能反乎?”赵云不客气地回答:“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公孙瓒无话可说。从此,赵云便随公孙瓒征战。
时刘备也正依托公孙瓒,见赵云此言,大为惊奇,便与他深相结纳。公孙瓒派刘备帮助田楷抵拒袁绍,赵云随同前去,为刘备执掌骑兵。赵云的兄长去世,赵云辞公孙瓒还乡。刘备料他此去不返,因与握手言别,殷勤叮咛。赵云对刘备说:“终不背德也”(《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
后刘备投奔袁绍,赵云前去找他,两人在邺城见面。刘备与赵云同床眠卧,秘令赵云招募兵土。赵云不负所托,招得数百人,让他们都说是左将军刘备部下,袁绍始终被蒙在鼓里。刘备投奔荆州刘表,赵云亦追随。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荆州,刘备被曹操追赶,在当阳长陂(今湖北东阳东部)血战,刘备大败,弃妻小南逃,不见了赵云,人言:“赵云已北走”,刘备用手指著那人喝道:“子龙不弃我走也”(《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不久,赵云果然回来。原来,他在乱军之中手抱弱子(后主刘禅),保护甘夫人(后主之母),使二人得脱于难。刘备无限感激,众人则无限感愧。此役后,赵云升任牙门将军。
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江南,立有战功,被任命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取代原太守赵范。赵范有一寡嫂樊氏,有国色,赵范想宠络赵云,欲把其嫁于赵云,被赵云拒绝,并说:“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时有人相劝赵云娶之,赵云说:“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后赵范果然叛逃,并没有影响到刘备对赵云的信任。
赵云不仅处事谨慎,而且严于律己。当初在博望作战时,赵云擒获了曹操的部将夏侯兰。夏侯兰与他是同乡,少小相知。赵云了解他明于法律,就向刘备举苏他做军正。可是,等到夏侯兰得到任用,他为免结党营私之嫌,反不再与夏侯兰亲近了。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率庞统入益州(今四川),赵云留在荆州,领留营司马。时刘备夫人孙氏为孙权之妹,骄纵自大,常率领吴兵官吏纵横不法。刘备认为赵云有威信,定能够整齐内部纪律,所以特别命他执掌宫内事务。
孙权闻刘备西征,就派船队到荆州去迎自己的妹妹,而孙夫人也想带著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字阿斗)回东吴。赵云听到消息,便与张飞勒兵截江,夺回了阿斗。这就是历来为人称道的赵云截江夺阿斗的故事,
刘备从葭萌回攻刘璋,时庞统已死,刘备便召诸葛亮入川。诸葛亮率领赵云和张飞等人逆江西上,一路平定郡县。到达江州(今四川江北),诸葛亮命赵云从岷江而上江阳,与诸葛亮会师于成都。益州平定,赵云被任命为翊军将军。
益州既定,刘备欲以成都的屋舍及城外的园地桑田分赐诸将,赵云反对道:“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也。”(《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七》)。刘备当即同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将夏侯渊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为黄忠所斩,曹军大败,退守阳平关东。由于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系益州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三月,曹操发兵20万经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来争夺汉中。沿途派兵占据险要之地,欲寻刘备主力决战。刘备采取据险避战的办法,始终不与曹操主力争锋。曹军把粮米运到北山之下,堆积如山。
黄忠认为敌粮可取,引兵前去,但过了约定时间,尚未回营。赵云率数十骑兵巡逻,与曹魏大军猝然相遇。赵云突遇大军,丝毫不乱,挺抢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曹兵心惊胆战,不敢逼迫,赵云且战且走。曹兵始遭赵云猛然冲击,阵势散乱,旋即便围拢起来。赵云奋力,杀出重围,已靠近自己营寨。见部将张著在敌阵受了伤,又重新杀入重围,救助张著,溃围而出。
赵云从容退至营中,曹军在后紧紧追赶。赵云命偃旗息鼓,大开营门,曹兵疑有埋伏而引退。云命鼓手擂鼓,其声震天。又命以劲弩射魏兵后卫。魏兵惊骇,自相践踏,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第二天,刘备特意来到赵云昨日作战之处,指点评说,欣然赞誉“子龙一身都为胆”(《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八》)。于是,犒赏三军,欢宴至晚。军中将士愈发佩服赵云,称其为虎威将军。
同年十一月,吴主孙权遣大都督吕蒙奇袭江陵,歼蜀前将军关羽。刘备大怒,欲征讨东吴。赵云相劝道:“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九》)。
刘备不听,率军东征,留赵云督江州。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为陆逊所败,赵云率军接应,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建兴元年(223年),赵云任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旋即升任镇东将军。五年(227年),随诸葛亮驻军汉中。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扬言经过斜谷,曹真调大军在斜谷抵挡。诸葛亮命赵云、邓芝前去迎战,而自己则率兵进攻祁山。赵云、邓芝兵力太小,敌军势大,因而在箕谷失利。由于他们聚众固守,才没有大败,赵云率军回国,被贬为镇军将军。
诸葛亮问邓芝:“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邓芝答:“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赵云有军资余绢,诸葛亮让他分赐将士。赵云说:“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库,须十月为冬赐”(《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一》)。诸葛亮对此大为赞赏。赵云谋身谋国,公忠审慎,可见一班。
建兴七年(229年),赵云于成都去世。后主下诏说:“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
大将军姜维等人认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
 赵云死后,其子赵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赵广,为牙门将,随姜维沓中,战死。
赵云因曾在大邑戎兵防羌,故后主敕葬银屏山麓。赵云墓位于大邑县城东1公里的银屏山下。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气势雄伟泅周有石砌女墙,古柏森森。墓前有清幽雅静的木结构四合院建筑,正中竖有高2.5米、宽1米的墓碑,上刻“汉顺平侯赵云墓”七篆体大字,两侧刻有填金对联:“赤胆永枯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山河。”匾文“永烈千秋”。
为宏扬民族文化,重现赵云雄姿,正定县在原道光年间遗址上重建赵云庙,并于1997年4月13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新建的赵云庙气势恢弘,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其格局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组成,新庙基本保留和丰富了原庙的历史风貌,并与周围的隆兴寺、荣国府等著名景点连成一片、相得益彰。赵云庙的落成开放为中外游客及赵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场所。

赵云在三国历史中有什么样的地位

可以说就只是一个禁卫队长, 保护刘备的, 虽然刘备对他宠爱有加, 但并不予以重用, 而且赵云向来是单枪独马 ,因此没有人向着他,拿下成都的时候,刘备问要不要封地,众大臣纷纷默许,但赵云坚持反对,虽得到刘备褒奖但却得罪了许多大臣。五虎上将中,关张各成一派,马超自有以前西凉的将士拥护他,黄忠也有以前韩玄旧部,而赵子龙虽贵为五虎上将却不受重用。

三国中赵云是什么样的人?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公元194赵云初仕公孙瓒,三国演义中赵云在磐河之战解救了公孙瓒,并与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演义中的记述赵云是一名万人敌的猛将,刘备初到荆州时,赵云斩杀山贼张武,抢得的卢马献与刘备。公元207年赵云斩杀来犯新野曹仁部将吕旷,并以十数合战败李典。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追击刘备至当阳长坂,刘备丢下妻子南奔,赵云一面抱着幼主刘禅,一面保护刘备之妻甘夫人,母子二人因此得以幸免,后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在三国演义中当阳长坂是赵云的成名战,长坂坡中赵云进出先后救出陷入敌阵的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杀夏侯恩夺得名剑青釭,斩杀曹洪部将晏明,夏侯敦部将钟缙、钟绅,在曹操军阵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共斩曹营名将50余员,当时曹操亦赞曰:“真虎将也!”。诸葛亮对于智勇双全的赵云是很器重的,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借东风毕后就是依靠赵云接应,那时赵云射断吴将徐盛船上篷索,也显示出了他过人的射技。刘备到东吴娶亲时,诸葛亮也放心地将保卫工作交给赵云,而赵云也不负所托达成了诸葛亮的计谋,这也是与赵云本身谨慎细致的个性分不开的。孙权为了夺回荆州所使用长史张昭的计谋,欲将刘备之子刘禅作人质换取荆州,“赵云截江夺阿斗”更是他勇武与见识独到之处。公元211年赵云入川沿江西上江阳,与诸葛亮会师成都。攻克成都后,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因劫粮被魏将张郃、徐晃围困,赵云于汉水营前往接应,斩杀魏将焦炳,冲入曹军重围,战退张郃、徐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赵云救出黄忠,所到之处,无人敢阻。曹操见亦惊叹:“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后在汉水以拒曹军,占得曹军营寨,刘备赞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称赵云为“虎威将军”。公元223年,赵云升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永昌亭侯,再迁为镇东将军。公元225年,南蛮叛乱,赵云、魏延为大将随诸葛亮征讨南蛮,赵云斩杀三洞洞主之首金环三结。在三国演义里赵云于公元228年随诸葛亮北伐,在凤鸣山与西凉魏将韩德一家作战,赵云刺死长子韩瑛,刺倒四子韩琪,射死三子韩琼,生擒二子韩瑶,后再刺杀韩德,威震诸军,而此时赵云年已七旬。三国志里公元228年赵云与邓芝与魏帅曹真对阵,兵少敌强,在箕谷失利,但由于赵云召集部众,固守阵地,不至大败,撤军后赵云被降为镇军将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因马谡失守街亭而撤兵,赵云、邓芝断后,赵云抵挡郭淮,刺死苏颙,杀退万政,全身而退,“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物,亦无遗失”。公元229年,赵云于成都病故,追谥为顺平侯。在三国演义中纵观赵云一生,一世英名从未受挫,得善始善终,与他同为五虎上将的关羽、张飞则显得不如他了。赵云有二子,长子赵统,承袭父爵,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赵广,任牙门将,随姜维出征,参加沓中之战阵亡。

真正的三国历史赵云没有长坂坡之战

《三国志先主传》: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刘备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备已过,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操大获其人众辎重。 刘备扔下孩子老婆和赵云张飞诸葛亮一起逃跑了赵云折回去护送刘备家小 跟随大部队一起撤退历史上长坂之战 曹操只率领了5000虎豹骑 没有万人
赵云也没有七进七出 刘备夫人也并没有史实记载她投井自杀了……

三国历史中真正的张合到底是何许人也

我只说说我的看法,张颌确实是深受曹操喜欢的一个将领,并且在曹操在世时,谁都知道曹操的这个毛病,因此张颌无论在军中还是在朝都很吃香。
曾经有一次在夏侯渊做主将时,张颌贸然进兵导致大败,几乎所部全军覆没,但是夏侯渊也碍着曹操的脸面没有杀他(在当时军败杀将几乎是人所众知的)由此可见张颌身份之高。
张颌其实是没有头脑的,属于张飞类型(还不及张飞的粗中有细),武功却很高,三国演义中,张颌对关于和云都曾过找30-40回合以上(注意三国演义中对关于和赵云的武将比拼一般都是直接取人头的),因此过招如此之多,也说明了张颌武力之强。
张颌之所以出战身份全为副帅,就是因为曹操对他的了解(主将必须有勇有谋),因此张颌虽受器重却未居要职就是如此。
张颌的长相?不好意思,手头没有拿书,但是隐约记得一点。无非是典型的轮廓描写,如:身长8尺,面貌凶猛,一身横肉,之类,作者无非是要告诉我们他很壮实,因此具体不必细究。
游戏中的张颌是直接拿模型过来的,因此而已。

真正的三国历史中有乐渊这个人吗

真正的三国历史中没有乐渊这个人,只有乐进。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