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体育健身> 体育> 正文

青岛二中明星校友(青岛二中杰出校友)

  • 再见,那年夏天再见,那年夏天
  • 体育
  • 2023-08-25 22:15:01
  • -
二中多名学生保送清华 预约北大

青岛二中老师哪所大学毕业

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

1998年,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张丽莉回到母校青岛二中分校任教,担任化学老师。

青岛二中录取分数线2022年

2022青岛二中录取线335.5分。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坐落于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70号,背依崂山,南临黄海,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单体建筑17个。学校创建于1925年,原名为“胶澳商埠公立女子中学”,1950年秋改名为“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截至2013年,历年的入学录取成绩、高考成绩、竞赛成绩都保持青岛市第一,被公认为青岛最好的高中。学校在教学成绩、师资力量、学校硬件等方面在山东省都位居前列。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重点中学,山东省规范化中学,省级文明单位,全国健康绿色学校先进学校,2014年成为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项目首批64所试点学校之一。知名校友有王涛、修瑞娟、孙明漳等。

[img]青岛二中89届校友戚克栴捐献100万元 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

同一天空下-青岛二中89届校友跨越山海的捐助

谁也没有想到2020年是以这样艰难的方式打开。本该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却成为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抗疫的时刻。武汉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中心。

我们89届黄洋同学是战斗在武汉一线的医生。在抗疫前期面对防护物资严重不足的困境时,她在群里发出一个微弱的求救,这个求救信息让同学们的神经紧张起来。于是,海外的,国内的,每个同学都开始了力所能及的寻找防护物资的行动。没想到,事情是这样的严峻。要有货源,要合乎医疗规格要求,价钱已经不是大家考虑的因素。新冠肺炎席卷了一个春节的安静。但是,众志成城,危难时刻见真情。

在大家都对寻找医疗物资一筹莫展的时候,张弛同学坚定的按部就班的和各种渠道的供货商交涉,锲而不舍,一直在寻找防护物资。而89筹委会的主席和副主席们,在第一时间就毫不犹豫的做出决定,用校庆捐款的余款,能做多少做多少,捐助武汉。

面对防护物资的价格和运输的不确定性,此次捐助时间拖得很长。先期预定的医用防护镜因被确定为国家管控物资订单先后被取消,筹委会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决定捐赠医用口罩。而彼时口罩市场基本是期货炒作,先付款再给货。很多物资付了款最终也没有货,也有货到了质量不好,不能给一线医生使用。截止目前,我们捐助的物资如下:

在此次捐助活动中,因为张弛同学居住小区封闭,无法收货,张国江同学主动帮忙,协助收货和发货。没有高调的宣传,没有精心的照片,有的只是踏踏实实的把得来不易的物资,小心又小心的包装打包,发往武汉。这就是二中89同学的担当。

同一时间, 二中89届校友董晓光,青岛颐生健中西医结合骨伤医院院长,也在行动。 1月29日晚上,青岛颐生健和青岛思达心脏医院连夜组建医疗队-这是全国第一支非公立医院援助武汉医疗队,于1月30日出发驰援武汉。抵达武汉后,得知前线物资紧缺,他们紧急联系后方医院,购买并捐赠给汉阳医院价值40万元呼吸机设备六台,以及价值8万元的防护物资,全力保障抗“疫”前线。

在抗疫救治过程中,医疗队成员与当地医院医务人员一道,取得了“确诊患者住院零死亡、快治愈出院、医务人员零感染”的优异成绩,得到了汉阳医院及汉阳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高度评价。3月25日上午, 医疗队圆满完成了为期53天的支援汉阳医院抗击新冠肺炎阶段性任务,自武汉返程。

在防疫、抗疫关键时刻, 青岛颐生健中西医结合骨伤医院,把从境外采购回来的15万只价值40余万元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免费发放给北宅辖区企业,重点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3月13日,颐生健又向海山学校捐赠了2万个口罩,为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奉献爱心,彰显医德大爱与社会责任。

同一天空下,美国华人本来正如常紧锣密鼓准备欢庆新年。 当第一封海外求助信在微信上出现,大家的关注点全都聚焦到中国武汉。二中89级美国校友三十几人,分布在全美十几个州。 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关心国内疫情, 出力出钱参与到各个华人协会和组织积极为国内医院组织防护用品。

以张锐同学所在的波士顿南湾小镇为例,人口不足两万,华人大约300多家。 从1月23日他们决定将春晚庆祝延期,工作重点转移到武汉赈灾上。作为华协委员, 张锐同学亲历了海外华人心在海外情系祖国的一腔热忱。

23日上午捐款号召发出, 短短一天就筹措到近万美元, 当晚就决定定点国内医院捐助, 联络周围华协, 整合资源。从电话会议到分工合作;从呼吁捐款到寻找货源;从对接慈善总会到寻找合适的接收医院;从紧跟海关政策调整到确定物流和航空公司,每个人都是白天过美国时间, 晚上继续中国时间,大家齐心协力, 上下奔走。

在政府采购和各大企业大宗捐赠的情况下,波士顿的海外华人不负众望地在一周内通过美国ThermoFisher 公司将第一批高品质的医护产品运入上海海关, 并最终转送到湖北的指定医院。海外捐赠其间的各中艰辛和困惑都在医院收到货物的一瞬间烟消云散。

随着美国疫情的蔓延, 华人将自救摆上工作日程, 成立各种工作小组, 对接镇里的公共卫生, 学校, 警局消防 , 提醒村民注意个人防护和卫生。 在三月初美国疫情爆发时,华协积极号召华人捐赠食物和医护用品,并且利用当时武汉捐赠经验又开始新的一轮反向捐赠。

当初在网上认识国内的志愿者第一时间将捐赠分成每个包装100个口罩,寄到美国志愿者的家中;国内留学生家长每家100个口罩发往美国,集腋成裘;归国的海外人士成千上万的运来口罩; 妈妈们自己在家缝制各种口罩套给护士们,保护来之不易的口罩; 当初捐赠的医院和地区以加倍的热情和物资来援助海外华人!

张辉同学所在的新泽西州华人组织,也展开了给医院捐助防护装备的工作,为当地的华人,为自己生活的家园力所能及的贡献力量。

同一时间的加拿大, 疫情也在不断蔓延,安省也已经进入了紧急状态,前线的医护人员处于非常高风险的情况中。也有很多退休医护人员,应召返回医院,弃薪加入抗疫前线。很多医生集体发出请愿,呼吁联邦和各省政府正视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充足的医护用品。这些用品包括,N95口罩,手术用口罩,手套,防护服面罩,护目镜,以及其他消毒用的洗手液。

病毒无国界,同学们的心也没有国界。马海蕾同学所在的青岛大学多伦多校友会,在当地华人议员的支持下,发起50多人的捐赠活动,克服加拿大对捐赠医疗物资资质要求严格的困难,将在国内采购当地医院急需的N95口罩和一次性外科口罩等医用防护物资,捐赠给北约克医院,老人院以及有需要的人。目前捐赠还在进行中。

庚子年, 小小的口罩, 围着地球转, 承载着怎样的深情厚谊和家国情怀。 虽然每个人捐助的物资只是杯水车薪,但这是爱心、信心和希望的汇聚。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相信,所有的苦难都将过去,在这道突如期来的黑暗里,更多的光亮会照进来。当全球经济走向共同体时代, 地球村的村民因着爱可以跨越国界,齐心协力,战胜病毒! 中国加油,世界加油!

青岛二中概况

青岛二中始建于1925年,她是从一所小学(现江苏路小学)内设女子中学班发展而来的。第一批录取的学生共有25人,校长是连索兰卿女士。1926年(民国15年)秋开学又增加一个女子中学班,学生增至45人。由于班次的增加,小学内已容纳不下,于1927年8月(民国16年)将女子中学班迁出,设公立女子中学校,校名为"胶澳商埠公立女子中学"。暂租用观海二路民房(现观海二路25号)为校址,校长由国文教员李岫华女士担任。

迁出后又因招收新生所租用校舍又容纳不下,于是又于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间迁出,由胶澳商埠政府拨湖南路14号房产一处(现湖南路31号)为校舍。共有学生三个班,计37人,职员5人,教员7人,常年经费一万元。

1929年秋(民国十八年)因青岛市政府成立,校名改称为“青岛特别市市立女子初级中学”。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共计9人。

因为要增设高级班于1930年秋(民国十九年)迁至莱阳路26号(即太平路2号现在校址),该校址原为私立青岛中学旧址,系刘子善先生捐赠。内有教学楼一幢。迁校后增设高级班,改校名为市立女子中学,学生达290人,各项设施亦有所增加。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因学生逐年增加,规模日益扩大,又新建教学大楼一幢、大礼堂一座、教职工宿舍30余间。1933年教职员共26人,学生高中69人,初中176人,毕业生初中33人、高中11人。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抗日战争开始,青岛市各级学校全部停顿。1938年1月10日(民国二十七年)日寇登陆,青岛沦陷。1938年1月17日日寇协同汉奸成立了伪青岛治安维持会,19日在维持会内成立了教育筹备处。这时市立女中在莱阳路的校舍已为日军占用,就暂用朝城路小学校舍暂为女中校址,任命连索兰卿为校长,并改校名为“青岛治安委员会会立女子中学校”。于8月9日、30日两天举行学生入学仪式,两次招生共收183人,于9月16日开学。1939年1月10日(民国二十八年)伪青岛特别市公署成立,自10日起对以前维持会会立的各级学校一律改为市立,会立女子中学由此改名为“青岛特别市市立女子中学校”。

1944年8月28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后,日伪当局为了统一学校组织以便于管理起见。把由教会办的圣功女中、文德女中收归市办。改名为第二女子中学(圣功)、第三女子中学(文德)。我校由原市立女子中学又改名为“青岛市立第一女子中学”,校址仍在朝城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国民党政府接收了青岛。国民党政府在青岛恢复了战前设立的教育局,并对日伪时期的学校进行接收。接收后将市立女子第一中学的校名恢复为抗日前的市立女子中学。校址仍在朝城路。国民党接收前高初中共有13个班,学生共有621人。接收后增加到23个班,学生1427人,因教室不敷分配改为二部制上课。1946年秋,被美军占用的莱阳路校舍几经交涉腾出,于1946年11月迁回。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6月3日军管会接管小组接管学校。接管小组由王恒珍、王玉珍、林静三人组成。1949年由市人民政府市长马保三任命迟欣圃为校长,罗芒为副校长,王玉珍为教导主任,王景娴为教导副主任,杜祝三为总务副主任。女中接管后与校址在大学路的崂山中学合并,从此初中部开始有男生,校名改为青岛市立第二中学。

1949年9月26日开学后,学校为三三制,高中9个班,初中21个班,此时高中全部为女生,初中男女生都有。学校学生为1525人,女生1250人,男生275人,教职员共有94人。

解放后的青岛二中把在大学路原崂山中学校址设为分院,部分初中班和男生宿舍安排这里。从此二中校舍扩大,拥有本院、分院两处校园。另外在常州路有教职工宿舍五栋。

1953年毛主席提出要办好一批重点学校的指示发表后,青岛二中被定为山东省重点中学。

1960年市政府把大学路二中分院改建成为人民会堂,便将太平路4号自来水公司仓库划归二中分院。

1974年,将分院内部分建筑拆除改建成教学大楼共有教室36间。

1979年,拆除了校本院内院原有的小平房建起了三层实验楼,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供学生实验课用,另有语音室、放映室等。

1980年学校又重新被定为山东省重点中学,1981年被定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科教兴国教育先行,为了把青岛二中建设成为现代化学校,1997年青岛市委市政府把青岛二中建设列为市政府当年要办的十件大事。1999年一座占地264亩的现代化寄宿制学校正式投入使用,青岛二中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岛城市民面前。

2005年,距离公立女子两级小学成立已有80个春秋,站在学校八十年历史的时间坐标线上回首凝望,学校十易校名,六迁校址,无论是在汇泉湾畔,还是在崂山脚下,二中人萃取了山海的精华,形成了深厚的底蕴;传承了山海的文化,演绎了华美的篇章;汇聚了山海的气势,产生了不竭的动力。伴随着二中八十年华诞的钟声的渐渐临近,每个二中人都在追问:经历风雨,洗尽铅华。二中的精神是什么?二中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是什么?

在学校八十年的发展历史中,二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校师生以“敬教、乐学、育人、报国”为校训,形成了“勤奋、严谨、团结、朴实”的校风,不断取得新的办学成绩,不断丰富着二中的文化底蕴。进入新世纪,二中人又响亮的提出了“深化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凸显办学特色、创建国际名校”的办学目标和“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育人目标,逐步形成了“开放·自主”的办学特色。学校始终坚持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大力推进“成功园丁模式”、“创新教育模式”、“学生自主发展模式”和“开放办学模式”。这使得新时期的青岛二中,更加理性明智的思索自身的办学追求。

“以人为本”首先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青岛二中始终坚持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的原则,给学生以主动选择的权利,以多样化的教育广阔的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素质基础,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锻造、自创社团、自主学习和研究,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广阔的舞台。青岛二中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全力打造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础的新型教育模式。学校在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和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同时,大力开展环境教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等多领域全方位的立体教育模式,并根据二中学生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特点,通过奥林匹克竞赛辅导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形式加强对特长学生培养。

选择一所学校,就是选择一种教育,就是选择一种人生。选择二中,就是选择了“富于创新、终身发展”的人生。青岛二中这种独具特色的创新教育模式和学生自主发展模式,既保证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使得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做一名二中人的责任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与此同时,在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青岛二中为不同层次和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为老师营造自由、宽松和个性化的发展环境。青岛二中于2002年成立了“人才资源开发办公室”系统性开展师资队伍开发和培训工作。“沃土工程”、“未来教育家学校”、“名牌教师”、“专家论坛”、“教师论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近年来学校实施“改造课堂行动方案”,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改进课堂教学。通过“聚焦课堂”、“亮出你的精彩”等活动掀起了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学校名牌教师的教学开放周活动、竞赛首席教练员的公开课活动、教研组公开教研活动等,使教学工作“低起点、高观点、高目标”的指导方针落到实处。凭着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竞争体制,锻造出了一支具有高素质、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教师队伍。

师生的和谐发展正逐渐成为二中“开放、自主”的办学特色中一道生动的风景。一所学校当它将优雅的育人环境,优异的育人成绩,科学的育人模式内化成一种气质时,将会格外生动,并在潜移默化中感染、成就学生,推动学校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作为山东省重点学校,青岛二中一直以增强示范作用,扩大辐射范围;构建开放办学模式,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作为学校的办学追求。以青岛二中为主体,开始了多种办学形式的积极探索,先后与与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合作引进IFY课程开设留英/澳预科班,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联合开设IAP国际课程班,开设青岛二中网校,使学校的办学内涵不断丰富。在此基础上学校与英国著名的贝德福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同时与美国、法国、德国、韩国、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学校保持友好关系,多次组团出国考察学习并接待许多国家的友好交流团。2005年4月青岛二中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七中学、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五中学、甘肃省广河县第一回民中学三所中学签订了“西部学校教育顾问意向书”,力争为西部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做出积极的贡献。

八十年的历程,一部值得自豪的历史;八十年的精神,一个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八十年的庆典,一个催人奋进的号角。全体二中人在实践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坚定地遵循教育发展基本规律,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学校向着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学校的目标大步迈进。

校风:勤奋、严谨、团结、朴实

校训:敬教、乐学、育人、报国

青岛二中以“领先一步,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为指导,逐步形成了“开放•自主”的办学特色。学校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大力推进“成功园丁模式”、“创新教育模式”、“学生自主发展模式”和“开放办学模式”。形成了“深化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凸显办学特色、创建国际名校”的办学目标和“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育人目标。

虎步龙行新时代,踔厉奋发正当时 青岛市劳模工匠展示馆虎年开新篇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