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岳非和他母亲的故事(香港连续剧精忠岳飞)

  • 家驹在心中家驹在心中
  • 影视
  • 2022-12-28 16:08:15
  • -
  岳母

  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岳飞特别孝顺,她的母亲留在黄河以北,他就派人去寻找他母亲,并且接了回来。她的母亲有病,经久难愈,岳飞就一定要亲自给母亲喂药。岳飞的母亲去世,岳飞三天不吃不喝。家中没有婢女伺候,吴玠一向敬仰飞,愿意与他结为好友,打扮成美女送给他。岳飞说:“主上终日为国事操劳,怎能是臣子贪图享乐之时?”岳飞没有接受,将美女送回。吴阶就更加的敬仰飞了。岳飞嗜酒,皇帝告诫他:“你等到了河朔,才可以这样酗酒。”于是从此不再饮酒。皇帝曾经想要给飞建造一个住宅,岳飞推辞道:“敌人尚未被消灭,怎能谈论家事!”有人问:“天下何时才会太平?”岳飞说:“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公元1103年,在相州汤阴(今属河南)农村的一间破旧的民房里,姚太夫人拖着疲惫的身
  子生下了一个男婴。当时正逢乱世,金人进犯中原在即,姚太夫人希望襁褓中的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她跟丈夫商量,想给孩子起一个能代表自己心愿的名字。这时姚太夫人听说有一群大雁从天空飞过,她脱口而出:"有了。就叫岳飞吧。"
  转贴于 学生大读书站 http://book.studa.com
  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冲走了岳家所有的东西,本来就贫寒的生活更加难以为继了。后来岳飞随父母离开家乡,漂泊到河北。苦难的生活使岳飞从小沉默寡言。 姚太夫人出身乡野,识字不多,却是一个极有主见、为人刚直、思想开明的母亲。她从小就对岳飞施以严格的家教,教育儿子不但要学会承担各种苦难,而且要能成为一个刚直不阿的男子。聪颖的岳飞渐渐领会了其中的真谛。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 岳飞在母亲的熏陶下,格外严格要求自己,并学得一身好技艺。他先是随汤阳枪手陈广学"主技",后随同乡人周侗学骑射,继又攻读《孙子兵法》,很快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少年,深受乡人赞赏。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而这一年,开封还是被金军攻破。金军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
  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热血沸腾的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却遭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精忠报国
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该书第22回,回目“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内容为,岳飞不受杨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该书叙述岳母刺字时,先在飞脊背上,用毛笔书写,再用绣花针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体而详细。但有些学者认为,纹身刺字是一门特技,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绝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妇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技艺,显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传记中有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加以想象发挥,艺术加工构造的。因此,岳飞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谁之手刺的?尚是个难解之谜。

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用功利性的眼光去篡改历史,那样的镜子将是一面哈哈镜;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过去,是先祖活动的事实,只有首先尊重事实,我们才可能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据资料显示,岳飞是南宋著名的将领,传说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这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的信条。岳飞数次北伐抗金,曾得到宋高宗赐的"精忠岳飞"锦旗。1142年,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成为南宋绥靖政策的牺牲品。因此,岳飞首先是为国家所任命的抗金将领,从岳飞抗击金国的目的和最大受益者来看,显然是为了南宋的国家利益。另外,说岳飞代表正义,是因为一个国家政权腐败并不能成为另一个国家侵略的借口,一个国家的命运应当由它自己的人民说了算。岳飞所代表的是置个人安危于脑后,不屈不挠,救国家和百姓于危亡的精神和气节,从这个意义上将岳飞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英雄没有什么不妥。 周侗受徒
  六十一
  “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
  这是姚氏的声音,她望着做俯卧撑的儿子继续数着:“一百○一,一百○二,一百○三……”
  六十二
  岳飞站起来,他喘着气,拭着汗珠。
  望着儿子那结实的赤膊,姚氏问:“怎么样?累吗?”
  岳飞摇了摇头。
  “娘……”岳飞说:“您好久没有笑过了。”
  “傻孩子,”岳母的笑容里泛起忧伤:“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
  岳飞:“娘,我已经长大了,儿子会让您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是吗?”姚氏笑起来:“我儿子是长大了,他已经是个九岁的男子汉了。”
  六十三
  私塾学堂里
  周侗把书发到三个学生面前说:“你们三个记着,是学生,就要好好爱惜书本。”
  站在儿子身边的王员外拿起书看了看,笑着说:“大哥,你拿这些东西教他们?”
  周侗:“怎么,你以为你儿子现在有学问么?”
  王员外:“不是,我以为大哥一代通儒,又是宿世名将,不教他们《大学》、《中庸》,也会教点《孙子兵法》什么的。”
  六十四
  这时,外面的一个孩子,放下满满的一大捆柴,朝窗棂内望着。
  六十五
  “老弟,”周侗皱着眉头说:“你这话差矣,岂不闻三代之隆,其法寝备。然后王宫、国都,以至闾巷,莫不有学。从那时候起,人生七岁,上至王公,下至庶人子弟,皆入小学。小学是什么,小学就是这些教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再就是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就是王公弟子尚且如此,小弟又怎么可以小看这些蒙学之书!”
  “我以为……”王员外不好意思地说:“我以为我不想让他们将来去应什么科举,,礼乐之事就可以免了。”
  周侗:“我也不喜欢,但凡事总有个过程。为人师者,若急功近利,焉算教育得法。何况孔子授徒,尚先授以《曲礼》、《少仪》,《内则》,则因小学之成功,以著大学之明法。俗儒记诵章句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功名成就之说,惑世诬民,充塞仁义,岂不是误人子弟。”
  六十六
  窗外
  听了周侗的话,岳飞默默地点着头。
  “这先生果然有学问,”岳飞在心里说:“我能在他的帐下听教诲,那便可以不虚此生。”
  六十七
  柴房的台阶上
  岳飞坐在阶前,默默地望着那浩瀚的苍穹。
  “飞儿,”他的母亲问:“你在想什么?”
  “娘,”岳飞说:“我在想今天周先生教的课,周先生说:韩柳欧苏,固文人之最著,起翦颇牧,乃武将之多奇。周先生还说:白起是秦国的将领,最善用兵,他用反间计,使赵国罢了廉颇的兵权,但他竟斩赵兵四十万于长平,这么残忍的人,我看他算不上什么将才。”
  听了儿子的话,姚氏不由得高兴起来:“飞儿,你喜欢听这一类的故事?”
  岳飞点点头。
  “你希望长大了成为将军吗?”姚氏的脸上写满了希望。
  岳飞没做声。
  “你怎么不说话?”姚氏问。
  “如果我成为将军的话,我会成为一名爱护士兵,爱护百姓的好将军。对待敌人要狠,但我决不像白起那么残忍。”岳飞沉沉地说。
  姚氏望着儿子点点头:“这是我的儿子。”
  “可我不是将军,”小小的岳飞总是深沉,停了一会儿他又说:“周先生可真有学问。”
  “是啊!”姚氏的神色在一刹那间又暗淡下来:“可惜我儿不能拜他。”
  六十八
  嗖……嗖……嗖……
  院子里,周侗正挥舞着那管点钢枪,在嗖嗖的风声中,他手中的长枪一会儿如玉燕穿林,一会儿如怪蟒翻身。枪尖到处,仿如流星点点,红缨扰动,声似翻江倒海。流星点点,扎的全是对方要害;翻江倒海,身手捷如戏水游龙。
  在场的几个孩子全都看呆了。
  张显的脸:目瞪口呆。
  汤怀的脸:惊喜的笑着。
  王贵则拍着巴掌高喊着:“好啊!好啊!好啊!”
  在一根柱子后面,还有一个孩子在默默地看着,他就是岳飞,这时他也不由得微微笑了。
  六十九
  学堂里
  王贵伏在自己桌子上,大笔一挥,写下了吩咐是“王贵”两个字。
  张显趴在旁边,
  “哈哈,”王贵望着自己的字,说:“张显,我的草书写得怎么样?”
  张显:“什么呀?我以为你在画蚯蚓呢!”
  王贵:“好啊,敢挖苦我!”说完,他与张显打闹了起来。
  这时周侗走了进来。
  周侗:“张显、王贵别闹了,汤怀你也别写了。”
  三个孩子都坐好了。
  周侗:“你们三个都听好了,我现在宣布一件事,今日我有事要出去一趟。我走之后,你们不得淘气,我这里分别给你们出了三个题目,你们要把它写成文章,听到了没有?”
  “听到了。”三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
  七十
  学堂门前
  周侗翻身跃上了马背。
  王贵,张显从门后探出头来,朝周侗望着。
  周侗提起手中的缰绳,骑着马而去。
  七十一
  学堂里
  “白胡子大爷走啰!”王贵挥舞着双手跳着狂呼起来。
  “我们自由啰!”张显的声音更大,跳得更高。
  “你刚才笑话我的字难看!”王贵还惦记着刚才的事呢,过去就给张显一拳。
  “是很难看啊!”张显也不示弱,两个人又打到了一块。
  七十二
  汤怀推着岳飞的肩膀走了进来。
  汤怀:“岳大哥,你进来看看吧,我们这位先生学问大着呢。”
  “岳大哥!”王贵、张显停住了打闹,围住了岳飞。
  岳飞好奇地四处打量着,他信步走到书柜跟前。
  架上放着那么多书,简直使岳飞兴奋不已。
  他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便如饥似渴地看起来。
  张显望着岳飞,笑着。
  王贵问:“喂,你笑什么?”
  张显凑过去,低语着。
  王贵拍着手笑起来:“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啊!”
  “你们干什么呀?”汤怀望着他们问。
  “走,咱们玩去!”张显和王贵就朝外走。
  “哎,干什么呀?”汤怀大声喊着:“先生布置的文章我们还没写呢。”
  “岳大哥,”王贵回过头来朝岳飞高声喊:“这件事就拜托你了!”
  岳飞抬起头来,问:“什么事?”
  王贵:“先生要我们写一篇文章,麻烦你代劳一下。”
  “这……你们……”岳飞犹豫地说。
  “别谦虚了,”王贵又喊:“我们知道你行,点心在抽屉里,饿了你自个儿吃。”
  岳飞还没回过神来,王贵他们已经消失在门外。
  七十三
  放下手中的书,岳飞从书架上又取出一本,这是一本《孙子兵法》。
  他惊喜地打开书,轻轻地念道:“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七十四
  学堂里
  岳飞索性坐下来,他如饥似渴地读着:“……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意同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惧……”
  他抬起头,心里轻轻地默念着:“道者,令民与上意同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
  七十五
  依旧在学堂里
  站在满满的书架前,岳飞痴痴望着那些书,显得那么惆怅。
  突然,他从王贵的课桌上取出一支笔,沉思片刻,在砚池中蘸饱了墨,然后走到粉墙边。
  “自古男儿羡须眉,”他手中的那支笔在粉墙上飞快地写道:“少年心事几人知……”
  七十六
  那首诗已一挥而就,他站在那儿轻声念道:“乞食漂母需自勉,敬履只缘有黄石。英雄自合调羹鼎,云龙风虎各相宜。自古英雄出少年,浩然正气荡乾坤。”
  念完,他又举起笔来,在后面署道:汤阴岳鹏举偶题。
  突然,门“砰”地一声被推开了。
  岳飞惊得回过头来。
  七十七
  王贵飞也似的跑进来,惊慌地喊:“岳大哥!你快走!”
  “怎么啦?”岳飞诧异地问。
  “不知怎么搞的,”王贵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白胡子大伯回来了。”
  后面,张显、汤怀也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
  “你快跑,”王贵推着岳飞:“你快跑,大家会挨板子的呀。”
  七十八
  学堂里
  “这文章是你写的吗?”周侗望着王贵问。
  “嗯!”王贵低着头,轻声回答。
  周侗语带挖苦地说:“半天不见,你进步不少啊?”
  说着,他又望了张显、汤怀一眼。
  那两个人不做声,都紧紧地垂着头。
  “把你的文章递上来。”周侗对张显说。
  张显怯怯地双手把自己的文章递了过去。
  但周侗的目光,却落在前面的粉墙上。
  “自古男儿羡须眉,”周侗皱着眉头,一面缓缓地走着,一面轻轻地念着:“少年心事几人知……”
  王贵、张显,汤怀一抬头,也都看见了粉墙上的字,他们的脸上都不禁流露出几分诧异的神色。
  “乞食漂母需自勉,敬履只缘有黄石。”周侗的眉头慢慢地展开了,他的声音也渐渐变得抑扬顿挫起来:“英雄自合调羹鼎,云龙风虎各相宜。自古英雄出少年,浩然正气荡乾坤。汤阴岳鹏举偶题。”
  “岳鹏举,岳鹏举是谁?”他严声问面前低着头的三个学生。
  “岳鹏举就是……就是岳飞。”王贵喃喃地说。
  “岳飞又是谁?”周侗疑惑地问。
  “岳飞就是……就是岳大哥。”张显大声说。
  “岳大哥,你岳大哥多大了?”
  “九岁。”王贵说。
  “九岁?”周侗不相信地说:“九岁能写这么好的诗?”
  “先生,”汤怀抬起头来说:“他的确与我们同岁,他……他好聪明。”
  “九岁,汤阴人,为什么在这儿?”周侗问。
  “先生,”汤怀接着说:“他小时候,家乡发洪水,把他父亲淹死了,他母亲抱着他坐在水缸里,被洪水冲到这儿,是王贵父亲收留了他们。”
  “有这样的事情?”周侗问。
  “先生,”王贵大声嚷起来:“岳大哥不仅很聪明,而且他好大的力气,村里的大人们都说我和张显的力气大,可是我们两个人加起来都打不过他呢。”
  “是吗?”周侗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忍不住高兴地说。
  “真的,没骗您。”看到先生的笑脸,王贵得意地喊。
  周侗得兴奋起来,他在心里说:“他就是我的传人!”
  七十九
  “呼呼”的火苗,在一只小铁鼎下跳着舞。
  岳飞,一面不时往灶里添柴,一面轻轻地背着:“……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飞儿,”正在切菜的姚氏一面灵巧地切着黄瓜,一面问:“你在背什么书?”
  岳飞:“儿子在背《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姚氏停住手中的刀,问:“你在什么地方看过《孙子兵法》?”
  “儿子在王贵他们的学堂里看过,那位周先生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的书多着呢!”
  “是吗?”姚氏的脸上不禁又流露出几分惆怅。
  “岳大哥!”王贵推开门喊。
  岳飞和他母亲都回过头来。
  “什么事?王贵。”姚氏问。
  “岳大哥不知在我们书斋的墙上写了什么,白胡子大伯让我来叫他呢。”
  “是吗?”姚氏的脸色变得严峻起来,她声色俱厉地回过头来问儿子:“你在人家墙上写了些什么?”
  “没写什么。”岳飞低着头说。
  “你先生怎么说?”姚氏问王贵。
  “先生说请他过去一趟。”
  “娘,”岳飞深沉地说:“先生是请儿子去,想必没什么恶意。”
  “但愿如此,”姚氏放松下来:“那你就去吧,见了先生,有什么事情,好好解释,不可造次,懂吗?”
  岳飞点点头:“懂!”
  “走吧。”王贵走过来,推着他。
  望着消失在门外的儿子,姚氏在心里轻轻地说:“老爷,你的在天之灵,保佑儿子吧。”
  八十
  学堂里
  王贵带着岳飞,走了进来。
  汤怀和张显都回过头来,他们看了看岳飞,又看了看看书的周侗。
  “先生,”岳飞望着周侗:“岳飞奉命叩见。”
  周侗抬起头来。
  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面带英气,彬彬有礼的少年。
  “你就是岳飞?”
  岳飞:“正是在下,适蒙先生呼唤,不知有何使令?”
  “好!”望着他的举止,周侗情不自禁地点点头。
  一旁的汤怀朝岳飞点点头,又伸了伸大拇指。
  “墙上的诗是你写的?”周侗问。
  岳飞把头点了点。
  周侗:“你的学问是何人传授?”
  岳飞:“因为晚辈家贫寒。是家母教晚辈读了几句书,学写了几个字。还有……还有就是,先生教王贵他们时,我有时窃听了先生讲课。”
  “好!”周侗说:“你不仅好学,沉稳,而且诚实,孺子可教。你可去请令堂到此,我有话商量。”
  张显、王贵,汤怀都兴奋地笑起来。
  “快去啊,岳大哥。”张显在下面悄声喊。
  但岳飞上前一步,俯首道:“先生,家母是孀居,不便到学馆来。”
  “好!”周侗点着头说:“是我失言了,王贵,你回去告诉你父母,去请岳安人到你们府上,我有事和岳安人商量,特请他们作陪。”
  “好,”王贵:“我知道。”
  他朝门外跑去。
  八十一
  王员外客厅
  王员外和周侗在客厅里酩着茶,何氏在一旁陪着。岳飞和王贵引着姚氏走了进来。
  “母亲,”岳飞往前走几步,对姚氏说:“这位就是周先生。”
  姚氏赶忙弯下腰,揖了一福说:“周先生,有礼了。”
  周侗赶忙站起来:“不敢,请恕在下没有远迎。”
  岳飞连忙对周侗行礼:“周先生,这就是家母。”
  “贤侄,”王员外在一边说:“周先生刚才和我说了,他很喜欢你,决定收你作他的学生,今后你就直呼先生吧。”
  岳飞赶忙跪了下去:“先生在上,学生叩见先生。”
  “起来吧,起来吧。”周侗笑逐颜开。
  望着儿子拜见名师,姚氏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姐姐,”坐在丈夫身边的何氏站起来,对姚氏说:“妹妹给你道喜了。”
  “此子产下三日,就遭洪水之变,”姚氏流着眼泪感激地说:“妾受先夫邻危重托,总是痴心地置着厚望。前蒙员外夫妇收留,尚未报答,今日又蒙先生看重,收在帐下为徒,大恩大德,叫我母子如何报答。”
  “也许,这就是缘分。”周侗颇有感触地说:“在下因见令郎题诗很有抱负,日后必成大器。老夫现已年近花甲,身边再无一个亲人。只因老夫生性自负,总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抱恨终身,如今行将就木,就这样下去,我心里实有不甘,所以一直在寻寻觅觅,希望找一个合适的人,将老夫平生所学一一传授。说一句话王老弟别见怪,我现在收的这三个学生,将来在武学方面,或者会有些造诣。但在韬略方面,老夫却不敢寄予厚望。”
  周侗对姚氏说:“令郎虽天资聪颖,但玉不凿,不成器。有些地方若没个人点拨点拨,只怕他会冯唐空老。”
  姚氏:“先生如此错爱,真是小儿的造化,若日后他不负先生厚望,我真不知叫小儿如何报答。”
  周侗:“好!那老夫也就快人快语了。老夫也不望令郎别的,日后老夫若病了,只望他能递碗汤药,将来老夫双眼一闭,他能带着他们几个为老夫送终,老夫也就心满意足了。”
  “先生,”姚氏微微一笑:“那就让小儿拜在先生膝下,做个螟蛉义子,还望先生成全。”
  “哈哈哈哈!”周侗不禁开怀大笑起来:“安人果然聪明,老夫正是这个意思,只是不好启齿罢了。”
  岳飞听了,连忙跪下,对周侗拜了下去:“义父在上,请受岳飞一拜!”
  “好!好!好!”周侗哈哈大笑。
  八十二
  院子里
  岳飞、王贵、张显,汤怀正在炎炎烈日下,练习扎马,他们浑身上下都流着汗。
  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有一个小女孩也在模仿他们的动作,她就是汤凤娇。
  周侗走过来,一面纠正着张显的扎马动作,一面说:“你们记着,扎马虽然形似简单,但它乃武学根基。习武之人,如果根基不稳,将来所学的一切,也就是花拳绣腿。所以,你们必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习武也和习文一样,必须循序渐进,切忌心浮气燥,急功近利,你们明白吗?”
  “明白!”四人一齐回答。
  八十三
  学堂里
  夜,学生们的课桌前,都点着明亮的蜡烛。
  周侗从自己的书案上拿着一本书站起来说:“从今天起,你们白天习武,晚上习文,我会把我的毕生所学一一传授给你们……”
  镜头把他们慢慢推远,我们已经听不清那位先生在讲些什么,但我们从他们的神态可以看出,先生的讲课是风趣的,学生们听课也是认真的。
  八十四
  院子里,烈日当空
  四个徒弟都直挺挺地站着,他们浑身上下,都在流汗。
  仍在那个角落里,凤娇偷偷地望着这边。
  “现在注意,”穿着一身短打的周侗气势昂扬地走过来,用他洪钟般的声音说:“练武之人,意念必须集中。有些动作,看似简单,但功力的深浅,便决定功夫的高低,所以各项要领,你们务必注意。现在扎马,出拳!”
  “嗨!”徒弟们高声喊着,腿一迈,跨出弓箭步,击出了他们的拳头。
  (迭换镜头)“嗨!”“嗨!”“嗨!”几个师兄弟站在原地连声喊着,接连出击,镜头悠换之间,几个少年全都变成了健壮的小伙子。同样地,跟他们偷学功夫的小凤娇也长成了大姑娘。
  八十五
  “知了”此起彼伏地叫着。
  红日当空,万里无云,天气是那样的炎热。
  蓝天下,广袤无际的平原,显得那样的沉寂。
  在茫茫无际的田野里,在炎炎的烈日下,有一个黑点,在地里蠕动。
  镜头慢慢地拉近,我们可以看清,那是一个农夫,在西瓜地里劳作。
  他直起腰来,抬起手臂,用衣袖揩了揩额上的汗珠。现在我们完全可以看清了,这是一张朴实,英俊而且十分年轻的脸。
  “飞儿,”一个中年妇人站在地头的柳树下喊:“太阳这么大,你也歇会儿。茶来了,快来喝口茶。”
  姚氏一面说,一面把手中的瓦罐放下。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八十六
  柳阴下
  岳飞捧着碗,大口大口地喝着茶。
  “慢点,飞儿,”姚氏望着儿子心疼地说:“慢点喝,这儿还多着呢。”
  岳飞冲着姚氏灿烂地一笑。
  姚氏:“我儿夜晚要读书,五更起来练功,白天还要劳作,真难为你了。”
  岳飞:“娘,您千万别这么说。娘,你瞧,地里这瓜。”
  姚氏一眼望去,瓜田里滚满了一片大西瓜。
  “几天不见,瓜都这么大了,”姚氏从心眼里高兴地说:“看来我儿不仅书念得好,武艺好,连种地也是把好手。”
  八十七
  那急骤的马蹄声放缓了下来。
  岳飞回头望去,一个跨着腰刀,小校模样的军官正从马上跳下来。
  那军官一面擦汗,一面去柳树下栓了马。
  “小兄弟,在下想讨碗茶喝。”那小校一边说,一边朝岳飞走过来。
  岳飞拿起碗,给他满满地倒了一碗茶。
  小校接过茶,咕隆咕隆地喝了下去。
  “敢问将爷从哪儿来?”岳飞淡淡地问。
  “兄弟实在别问了。”那小校叹息着,不住地摇着头。
  看着那小校的神色,岳飞担心地问:“怎么啦?难道朝廷在军事上有什么失利吗?”
  “一言难尽,”小校说:“小兄弟也许知道,燕云十六州,自从被石敬瑭割给契丹,怕是快两百年了。兄弟是个种地的,我也不怕给你饶舌。当今圣上因决计收复沉陷多年的十六州,与金国签订“海上盟约”,共同伐辽。后来方腊在两浙叛乱,圣上派主持盟约的童枢密前去镇压。他听说辽国已经知道宋金盟约之事,怕辽人乘机报复,竟深悔前约,当金国派人来催促朝廷出兵时,朝廷竟有意拖延,直到八月,才向金国草草回了封国书,以至女真人心怀怨懑。”
  岳飞:“国家大事,怎么可以这样草率。”
  小校:“如果说草率,还有更草率的呢。去年正月,金人攻克了辽的中京大定府,辽国天祚帝狼狈而逃,辽国留守燕京的耶律淳自立为帝,辽分裂败亡已成定局。圣上考虑若再不出兵,燕京势必再陷金人之手,便派童枢密和种经略带兵攻燕,没想到二人误以为辽人大势已去,王师一到必降,根本不作战斗准备,结果遭到辽兵袭击,竟被打得大败而逃。”
  岳飞:“听说种经略也算是一代名将,怎么会如此糊涂?”
  小校:“糊涂?糊涂的事多着呢。去年十月,金人攻入大同,天祚帝逃进了沙漠,燕京的耶律淳也病死了。辽国琢州的守将郭药师和易州的军队乘机内附,这事本来对朝廷十分有利,谁知统兵的刘延庆指挥的部队毫无进展。亏郭药师率小部袭击,攻入了燕京,而刘延庆的部队竟跟不上去,没有援兵,郭药师率部巷战后只好退出燕京。刘延庆看到芦沟桥北岸的火光,认为是辽人来攻,竟烧了自己的营寨,争先逃命,军器辎重,丢失无数。”
  岳飞:“怎么会是这样,难道整个大宋,就连一个将才也没有吗?”
  小校:“那倒未必,只是有能之人,当权者不信任,他们相信的,又全是无能之辈。”
  八十八
  岳飞的住房
  灯下,岳飞放下手中的书,陷入了沉思。
  在一旁做女红的姚氏抬起头来,望着儿子问:“你在想什么?”
  岳飞:“我在想那位小校的话,为什么皇上会那么昏庸。”
  姚氏:“儿啊,你还小,还年青,要想今后能报效国家,现在就要多学点本事,娘不希图你的荣华富贵,但娘希望你将来能功成名就。
  岳飞点了点头。
  八十九
  “好,好!”一片喝彩之声。
  王贵高高地举着重重的石担,得意地旋转着。
  “嗯,”周侗满意地点点头,说:“不错,现在我有一张弓让你们开。”
  说着,他把拿在手里的弓亮了出来,问:“你们谁先来?”
  “还是让我先来吧。”王贵神气地说。
  他从师父手里接过弓,腿一分,左手持弓,右手便去扣弦,但他两臂一运劲,那弓只是缓慢地张着。
  角落里,凤娇静静地关注这一切。
  王贵的眼睛圆睁,他的面色慢慢地变赤,额上、脖子上的青筋暴涨,呼吸也渐渐地加剧……
  “使劲,使劲!”站在角落里的凤娇忍不住轻声喊。
  终于,那运劲的手臂猛然松弛下来。
  “咳,没用!”凤娇十分遗憾地轻声说。
  “我拉不开,”他喘着气说:“师父,你这弓太硬!”
  “嗯,”周侗把弓接过来,然后把目光转向张显和汤怀,问:“你们谁来试试?”
  汤怀笑着摇摇头。
  “你呢?”周侗问张显。
  “王贵都不行,我肯定也拉不开。”张显也不好意思地摇摇头。
  “义父,”岳飞走了出来说:“让孩儿试试吧。”
  周侗把弓递了过去。
  九十
  “嘭!”的一声,一支箭正中靶心。
  “好!”站在旁边的三个人一齐拍手喝彩。
  站在墙角的凤娇也笑了。
  岳飞又拿了一支箭搭在弓上。
  弓开似满月,弦上的箭如流星一样射了出去。
  “嘭!”的一声,箭不偏不倚又射中红心。
  周侗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九十一
  院子里
  王贵正在开弓射箭,箭中了,他得意地笑着。
  “张显,”王贵兴奋地说:“现在看你的了。”
  张显拿着弓,来到王贵站过的位置上。
  这一边,汤怀正把手中的枪舞得呼呼生风,抖动的红缨伴着一片寒光,几乎把整个人影都罩住了。
  岳飞持着枪站在一旁看着。
  “好枪法,好武艺!”一个惊叹的声音在岳飞身后响起。
  岳飞闻声回过头来,一个里正模样的人正望着舞枪的汤怀傻笑着。
  汤怀收住了枪。
  “这是汤员外家的少爷吧?”里正望着汤怀,恭维地笑着说:“真是看不出来,小官人长得斯斯文文,原来还有这么好的武艺。”
  “得了吧,”走过来的王贵说:“里正大人,他这点本事,都把你看傻了,要是我大哥的功夫让你见了,怕是要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呢。”
  “哦,”望着王贵,里正笑得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线了:“您是王员外家的相公吧,小老早就听人说过,说周老先生教了四个徒弟,个个本事了得,敢情是小老夸汤小官人,您不服气,那就请小官人也露两手,给小老见识见识吧。”
  “没什么见识的,”王贵把自己的大刀朝里正面前一扎,说:“这把刀你拿得动,我给你使两路,拿不动,休想!”
  里正朝那把刀瞅了瞅,仍是满脸堆笑地说:“小官人说笑了,小老怎么能拿得动小官人这么重的一把刀。”
  “老伯,”站在一旁的岳飞问:“今天到这里,您是来找我家师还是找王员外?”
  “嗨!”里正拍了拍后脑勺,说:“你瞧我这记性,岳相公不说,小老几乎把正事给忘了,我是来告诉几位员外和先生的,刚才县老爷让衙差来通知小老,县里在下月十五日,要选拔武举。小老今天特来问问,各位相公要不要参加,小老好填个名单通报上去。”
  “是真的吗?”王贵高兴地问:“里正大人。”
  “没弄错吧,下个月就要选拔武举了!”张显和汤怀高兴地相互击着掌。
  
 
 
   是岳飞,不是岳非.
<<岳母刺字>>
就是精忠报国嘛.

还有,解释一下,
这个岳母指的岳飞的妈妈,而不是老婆的妈妈那个岳母哦. 请教一下,岳非是谁? 古代24孝故事精典全文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
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
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
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颂》等。

14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21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22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3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摘自网络 岳飞孝母的故事: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河北,他派遣人去求访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他的母有很难治愈的疾病,端药喂药一定要亲自来。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守孝。

原文出自《宋史·岳飞》,内容如下: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岳飞孝母的故事: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河北,他派遣人去求访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他的母有很难治愈的疾病,端药喂药一定要亲自来。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守孝。
原文出自《宋史·岳飞》,内容如下: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