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松赞干布(藏语电影大全网址)

  • 动漫届的小学生动漫届的小学生
  • 影视
  • 2023-08-18 09:27:01
  • -
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威利:Srong-btsan Sgam-po;藏语拼音:Songzain Gambo;THDL:Songtsen Gampo;又称 khri-srong btsan, 617 - 650),在《新唐书》等汉文史籍中名为弃宗弄赞、器宗弄赞、弃苏农赞等。按照藏族的传统每他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立国之君。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松赞干布
外文名称
Srong-btsan Sgam-po
别名
弃宗弄赞、器宗弄赞、弃苏农赞
国籍
吐蕃
民族
藏族
出生地
西藏山南地区琼结
出生日期
617(丁丑年)

逝世日期
650

吐蕃赞普
信仰
佛教
主要成就
在西藏高原正式建立吐蕃王朝
所处时代
唐朝
重要事件
迎娶文成公主
目录
1 简介
2 统一吐蕃
1 简介
  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论赞,是一位很有作为的赞普。受父亲的影响,少年时代的松赞干布就已显现出非凡的才能。父亲被仇人毒害而死后,13岁的他即赞普位。即位后,他一面缉查凶手,一面训练军队,很快平息各地的叛乱,统一各部,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了吐蕃奴隶制政权。之后,又先后降服周围的苏毗、多弥、羊同等部,势力日益强盛。
  完成西藏的统一之后,松赞干布开始致力于政权建设,建立了完备的、以赞普为中心、高度集权的政治和军事机构。同时,还制定法律、税制,任用贤明的大臣,采取许多措施鼓励百姓学习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牧业生产,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现中兴之势。
  为改变吐蕃人没有自己的文字、靠刻木结绳记事的落后面貌,他派出以大臣吞米桑布扎为首的16名贵族到印度求学,终于创制出本民族的文字——藏文。为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藏民族文化的保存、传承与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松赞干布迎娶了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去西藏的路上为百姓做了很多益事。
  吐蕃资料记载:吐蕃古昔并无文字,乃于此王(松赞干布)之时出现也。……举凡吐蕃之一切纯良风俗,贤明政事,均为此墀松赞王者之时出现也。一切民庶感此王之恩德,乃上尊号曰“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非常欣赏唐朝的富庶与繁荣。唐贞观八年(634),遣使赴唐沟通关系。同时,与南部泥婆罗(今尼泊尔)通好。公元638年秋,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攻击唐朝的松州,太宗遣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营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五万以击之。唐军先遣部队在牛进达指挥下,打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惧,率部退出党项、白兰羌及青海地区,遣使谢罪。因复请婚,太宗许之。松赞干布乃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宗室女,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嫁给松赞干布。
  唐蕃联姻,文成公主的入藏,将佛教和内地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带到了高原,进一步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虽然是宗室女,不是真公主,但她们在吐蕃地位很高。松赞干布
  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不是皇帝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
  (学者王尧等人指出,赞蒙即觉蒙、朱蒙。在被用于称呼赞普的女人时,赞蒙(btsan mo)、朱蒙、觉蒙(jo mo)等头衔没有区别。朱蒙有被写作末蒙。)
  金城公主,唐朝宗室女,雍王李守礼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赞蒙金城公主至逻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赞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赞普王子拉本及赞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遗体”。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中,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 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拥有这待遇,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
  关于泥婆罗的尺尊公主,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谬成分较少的部分以及汉人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奇幻荒谬小说剧情过多的章节(例如柱间史(西藏的观世音)、西藏王统记等书的某些章节)。实际上,泥婆罗尺尊公主地位比较低。甚至有国外藏学家写了《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是虚构的。
  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松赞干布退兵谢罪,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等,青海的吐谷浑成为唐朝的藩属。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控制了西域(安西北庭),吐蕃松赞干布接受唐朝的册封,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使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高。
  (唐休璟陈大慈率唐军击败吐蕃军,唐朝长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陇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唐朝对吐蕃也处于优势,使金城公主在吐蕃地位高。)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松赞干布被唐高宗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进封为賨王。并镌其像于石,列于太宗昭陵。永徽元年五月壬戌(二十四)日(650年6月28日),松赞干布病逝。唐朝遣使吊祭。
2 统一吐蕃
  全才王子松赞干布
  隋义宁元年(公元617年),松赞干布诞生于甲玛赤康的强巴敏久林宫(现位于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
  。父亲朗日松松赞干布赞是吐蕃王朝第32代赞普。(赞普:吐蕃时期百姓对君长的称呼,藏语意为雄健的男子。据《新唐书·吐蕃传》载:“其俗谓强雄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松赞干布是后人为他加上的尊号。(松赞干布:唐代汉文史籍作弃宗弄赞、器宗弄赞、器宋弄赞、弃苏农赞等(还有弗夜氏、不弗弄赞的称呼),均为译音,藏文称赞普墀松赞、松德赞。赞普,意为王;墀,意为“舆”“王位”;松赞是名字,干布则是尊号,其意为“深沉莫测”。)当他3岁的时候,其父率兵灭掉了苏毗部落,统一了西藏高原,由一个山南地方的小邦首领一跃成为吐蕃各部的君主。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朗日松赞对独生子的培养和教育极为关怀,使松赞干布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严格的训练,逐渐成为精通骑射、角力、击剑、而武艺出众,又爱好民歌、善于吟诗的文武全才的王子。
  统一吐蕃
  唐贞观三年(629年),当松赞干布届满13岁的时候,统一的吐蕃王朝遭到沉重的打击,国王朗日松赞被人毒死。与此同时,父王诸臣和母后诸族一起举兵叛变,工布、达波、娘波等地尽为叛乱者所据。不仅如此,西部的羊同部落乘势入侵.雅鲁藏布江北的苏毗旧贵族也在积极地进行“复国”活动,他们纷纷向吐蕃进兵发难。松赞干布面对这种内困外扰的严重局势,毅然继承父位,挑起了吐蕃第33代赞普的重任。他沉着冷静,依靠新兴势力,征集了万余人,组成了一支精锐的队伍。经过3年征战。平定了内部叛乱.稳定了局势,再次恢复了吐蕃的统一。
  迁都逻些
  松赞干布家乡贞观六年(632年),松赞干布率部众渡过雅鲁藏布江,把都城由泽当迁到逻些(今拉萨)。这样,既可以摆脱世代盘踞当地的某些心怀叵测的吐蕃贵族的羁绊和对生命的威胁;又可以把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归一.便于军队的指挥和控制,这对于发展专制王权和巩固奴隶制度显然是有重大意义的。另外,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相比较,拉萨也是建基立业的好地方。那里气候宜人,景色幽美,物产丰富.中心地势平坦开阔,四周群山环抱。远处山岭峡谷险要,进可攻,退可守。从以后的历史证明.把拉萨作为吐蕃王朝的首府是正确的选择。
  兼并羊同
  吐蕃迁都以后,松赞干布制定丁一系列兼并周边诸羌的战略方针,旨在统一高原。他首先把进攻目标放在苏毗、羊同两个王国。苏毗,本西羌族,户2万,地处吐蕃北部.散居在青海玉树等处,区域辽阔,农牧兼营,盛产良马。松赞干布父亲死后。吐蕃旧臣叛离,苏毗、羊同等也公开叛变,趁机进攻吐蕃。松赞干布乃启用名将尚囊,采用“种羊领群之法,以舌剑唇枪服之。”羊同,又称羌塘,位吐蕃西部,“东西千里,胜兵八九万,辫发毡裘,畜牧为业,”且盛产与吐蕾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盐。故松赞干布亲领兵丁反复征讨,终于灭其部众。松赞干布灭掉这两个王国后,不仅消除了来自西、北部方向的威胁,而且有利于吐蕃兵员、军粮和马匹的补充,使之得到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为吐蕃王国的发展强大提供了物质保障。 明显是纪念品。松赞干布是唐朝时候吐蕃的君主,吐蕃和大唐是平等的国家,吐蕃如果出货币,应该最多只有藏文,不可能有汉字,更不可能有英文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什么意思????? 吐蕃王朝的缔造者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617?—650),《新唐书》等汉文史籍亦作“弃宗弄赞”或“弃苏农赞”。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赞普,吐蕃王朝的缔造者。
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论赞,是一位很有作为的赞普。受父亲的影响,少年时代的松赞干布就已显现出非凡的才能。父亲被仇人毒害而死后,13岁的他即赞普位。即位后,他一面辑查凶手,一面训练军队,很快平息各地的叛乱,统一各部,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了吐蕃奴隶制政权。之后,又先后降服周围的苏毗、多弥、白兰、党项、羊同等部,势力日益强盛。
完成西藏的统一之后,松赞干布开始致力于政权建设,建立了完备的、以赞普为中心、高度集权的政治和军事机构。同时,还制定法律、税制,任用贤明的大臣,采取许多措施鼓励百姓学习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牧业生产,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现中兴之势。
为改变吐蕃人没有自己的文字、靠刻木结绳记事的落后面貌,他派出以大臣吞米•桑布扎为首的16名贵族到印度求学,终于创制出本民族的文字——藏文。为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藏民族文化的保存、传承与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松赞干布非常欣赏唐朝的富庶与繁荣。唐贞观八年(634),遣使赴唐沟通关系。同时,与南部泥婆罗(今尼泊尔)通好。十三年(639),与泥婆罗尺尊公主联姻后,亦遣使赴唐求婚。唐太宗为结好吐蕃,求得西部边境的安宁,遂于十五年(641)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给他。唐蕃联姻,文成公主的入藏,将佛教和内地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带到了高原,进一步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贞观二十三年(649),松赞干布被唐高宗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进封为賨王。并镌其像于石,列于太宗昭陵。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病逝。唐朝遣使吊祭。
松赞干布的一生,功绩卓著。他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将藏族人民引入了团结、繁荣、富强的时代;沟通了与内地唐朝的友好关系,推动了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后来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
藏族吐蕃王国的创建者。穷哇达则(今西藏山南地区琼结)人。据敦煌所出藏文写卷吐蕃大事系年,松赞干布卒于649年(汉籍作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在赞普位20余年。629年,松赞干布继位为赞普 , 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削平内乱,降服苏毗、羊同等部,统一青藏高原,在大臣禄东赞协助下正式建立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国。他发展农牧业生产 ,推广灌溉 ,命人制定文字 ,颁行治理吐蕃之“ 大法令”,以处理赞普王室与世家贵族、诸小邦及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创设行政制度和军事制度,设置官职品阶,颁布律令,统一度量衡和课税制度,从中原及泥婆罗(今尼泊尔)、天竺等地引进文化、技术,使吐蕃社会有了迅速发展。他先娶泥婆罗王女尺尊公主 。641年 ,松赞干布至柏海(今青海扎陵湖鄂陵湖)迎娶唐宗室女文成公主,结成和亲关系。唐封他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赞干布又遣贵族子弟至长安入国学,学习诗书,请中原文士掌管其表疏。后又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工匠,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
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最重要、最广为人知的藏王。他在西藏高原实现了统一,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松赞干布为巩固统一,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迁都拉萨并建造布达拉宫;把西藏划为六大行政区域;推广佛教;创制文字;与唐王朝和尼泊尔联姻,迎娶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并建成大、小昭寺;统一席量衡制度;鼓励众民开垦荒地;保护水利资源;开山修路以促进贸易,等等。这此对发展吐蕃的经济、文化、佛教、医药等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藏族历来十分敬重松赞干布,他不仅被视为观音的化身,而且是有口皆碑的三大法王之一,另两位法王是赤松德赞和赤祖德赞 统一吐蕃
松赞干布完成内乱之后,就想要完成迁都,他考虑再三,决定将未来的首都迁移到逻些(也就是后来的拉萨)。吐蕃王朝在完成这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已经渐渐强大,少年皇帝决定在这时候要继续执行他父亲未实现的愿望,收复部落,以此加强自己部落的权利,并且,他会在父亲愿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吐蕃部落联盟,变成一个真正的国家!松赞干布的主要势力集中于雅鲁藏布江南附近,而它有属于它的最大的两个敌人:苏毗和羊同。
唐藏联姻
在松赞干布的治理下。吐蕃王朝,在东方国度,已经成为仅次于唐王朝的强大军事王朝。
唐贞观八年,吐蕃王朝和唐王朝两朝开始了外交往来,在一次偶尔的交谈中,松赞干布得知突厥和吐谷浑竟都和唐王朝有婚姻联系,一时间羡慕不已。于是,随后准备了大量的金银珠宝,派遣使者,让他前往唐王朝开始了求取之路。
这次的求取道路,松赞干布和唐朝有了三次的交涉,并且最后松赞干布有了对自己国家和唐王朝真正实力差距的认知。
第三次的求取,松赞干布以最诚挚的方式,派遣使者,前往了唐王朝。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当着印度、波斯等众多来使的面,宣布了宗师之女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消息。
个人成就
政治制度:吐蕃王朝虽然完成了统一然而由于部落之间的种种不同、氏族制的残余以及整个王朝的旧习惯,王朝并没有建立统一的政治制度,这种发展对于王朝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松赞干布依据唐朝的官制,设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管辖体制,这一举措进一步加深了王权统治。
松赞干布对于官位的设置一层层递进,一步步上升,每个官职对应各自的要职,此外,松赞干布还知人善任,严密网络人才。
法律制度:松赞干布在法律方面制度了20条规则,也称之为"十善法律"。这些规则的制定是松赞干布按照佛教的传统来进一步设置,不但设置了行为规范标准,还在生产社会方面也做到了详细的规定。
文化制度:松赞干布在文化方面比较出色就是关于文字的创建。根据吐蕃发展和政治的需要,松赞干布派贵族子弟到天竺(印度)等地留学,反复研究各国的文字,最后创造了藏文。
对外关系:松赞干布比较著名的就是对周边各国,采取了睦邻友好的政策,尤其是对于唐朝关系更是注重。唐朝和吐蕃相互往来,友好相处,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文成公主 - 相关故事
五难求婚使

隋唐时,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开始崛起。到松赞干布担任首领时,非常仰慕中原地区的文化。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了个能干的使者禄东赞,带着100人的出使队伍,准备了5000两黄金和许多珍宝,到长安去求亲,希望能够将文成公主嫁给他们的赞普松赞干布。这时,唐朝周边许多国家的国王都派遣了求亲的使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唐太宗下了一道圣旨,要求前来求亲的使者必须先解答五个难题,获胜者才能娶回公主,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的“五难求婚使”。

据说,当时唐太宗出了“丝线穿九曲珠、分出百匹母马和小马驹儿”等五道题。其中最后一道题,也是最难的一道题,要求求婚使者要从2500名美貌年轻的女子中找出文成公主。传说禄东赞事先从公主的奶娘那里得到消息,公主喜欢用花露水洗脸,现场他发现一个美女的身边总有蜜蜂飞舞,由此断定这个美女就是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

大昭寺开始动工的时候困难重重。藏族的传说是,当时根本建不起墙,修了就倒,在尺尊公主没有办法的时候,文成公主上观天象下察地理,观测出拉萨河谷是一个罗刹魔女的形状,只有将庙建在魔女的心脏部位上才能镇住她,庙才能建起来。公主推算,红山东一公里的地方,才是建庙的最佳方位枣那里是一片湖水和沼泽地。

黄河源头昔日文成公主结婚之地

文成公主虽然指明了建寺的方位,但是尺尊公主却不太愿意遵循, 因为那关系到面子问题。在骑虎难下之时,松赞干布察觉到了事情的微妙之处。一天,松赞干布请尺尊公主出来散心,两人并肩骑马,一路说笑。当松赞干布问起建寺情形,尺尊公主面有难色。

松赞干布拿起公主的手,从上面摘下一个戒指,对公主说,这样吧,我将戒指抛向天空,它在哪里落下,就在哪里建寺,让上天决定吧!聪明的尺尊公主也明白了国王的苦心。结果,戒指准确地落在了那片湖水中。

文成公主为大昭寺指明地址后,浩大的填湖建寺工程就开始了。藏族的传说是:填湖用的土是白山羊驮来的。今天我们都知道,牦牛是高原之舟,是西藏传统的运输工具,可当时建大昭寺为什么偏偏用山羊?充满神秘的解释是,文成公主推算出如果不用山羊驮土,那土就永远不能把湖填平。如果历史的来看,我们可以做如下推断:在拉萨河谷建造大昭寺是松赞干布政治谋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为迁都做准备,使吐蕃王朝走出狭窄的山南地方,另一方面是摆脱山南旧贵族势力的牵制。而拉萨河谷是西藏农业文明与牧业文明的交界处,吐蕃王朝算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部落,当时,松赞干布刚刚征服拉萨河谷北面的一个叫“苏毗”的牧业部落。估计,松赞干布要用牦牛来驮土的话,就得从山南征调,那样势必引起贵族“劳民伤财”的非议,还不如用征服来的牧业部落的山羊来干,即经济又省事。有趣的是“羊驮土”这件事还形成了 一座城市的名字:藏语里面“白山羊”发“热”音,“土”发“萨”音,久尔久之,“热萨”演变为“拉萨”,其意义,也由“白山羊驮土”转为“圣地”了。   关于文成公主的故事:
  唐太宗灭了东突厥后,又派李靖击败了西南的吐谷浑,打通了西域的通道。西域各国纷纷和唐朝交往,远在西南的吐蕃,也派使者来了。
  当时的吐蕃赞普名叫松赞干布,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才。他在十三岁的时候,就精通骑马、射箭、击剑等各种武艺,而且爱好民歌,善于写诗,受到吐蕃人的爱戴。他的父亲死去后,吐蕃贵族发动叛乱,松赞干布靠他的勇敢才智,很快把叛乱平定了。
  年轻的松赞干布并不满足吐蕃的贵族生活,为了学习唐朝的文化,他派出使者,长途跋涉,到长安来要求跟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唐太宗也听到吐蕃的名声,愿意跟他们结交,还派使者到吐蕃去回访。
  过了两年,松赞干布又派使者到长安向唐朝求亲,唐太宗没有答应。吐蕃使者怕松赞责备他不会办事,回到吐蕃后,向松赞撒谎说:“唐天子快要答应把公主下嫁给我们啦,因为吐谷浑王也去求亲,才把我们求亲的事给担搁了。”
  吐蕃和吐谷浑两国本来就在闹摩擦,松赞干布听了使者的回报,更加怨恨吐谷浑。他马上出动二十万人马进攻吐谷浑。吐谷浑王看吐蕃军攻势很猛,抵挡不住,就退到环海一带。
  松赞干布打败了吐谷浑,乘胜打到唐朝境内的松州,又打了个大胜仗。松赞干布骄傲起来,派人威胁唐朝说:“如果不把公主嫁给我,我就带兵打到长安。”
  唐太宗生气了,派大将侯君集带兵反击吐蕃。吐蕃将士对松赞干布挑起跟唐朝的战争,本来不愿意,看到唐朝派大军前来,都要求退兵。松赞干布眼看蛮干下去,要遭到失败,就向唐朝求和。
  唐太宗本来愿意同吐蕃友好,也就同意讲和了。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又派了个能干的使者禄东赞带了一百人的出使队伍,备了五千两黄金和许多珍宝的厚礼,到长安去求亲。
  唐太宗接见了禄东赞。禄东赞传达了他们的年青国王想跟唐朝友好的心愿,说得娓娓动听。唐太宗心里挺满意,就在皇族的女儿中,挑选一个美丽温柔的,封为文成公主,把她许嫁给松赞干布。
  据说,使者禄东赞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后来,在青藏高原的人民中,流传着一个“五难求婚使”的动人故事:
  禄东赞在长安求亲的时候,各国来求亲的使者很多。唐太宗下了一道命令,要前来求亲的使者先解答五个难题。哪一国使者能够解答,就答允跟那国和亲。
  第一道题目是要求把一根很细的丝线,穿过一颗有九曲孔道的明珠。禄东赞把丝线系在一只蚂蚁的腰部。蚂蚁带着丝线,爬过明珠的九曲孔道,丝线也就带过来了。
  第二道题目是把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小马驹儿放在一起,要求辨认出哪匹马驹儿是哪匹母马生的。禄东赞把母马和马驹儿分开关了一天,断绝了马驹儿的饲料和水。第二天,再把它们放在一起。饿慌了的马驹儿分别奔到自己的母亲那里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也就认出来了。
  禄东赞通过了一道道考试,最后一道是要从二千五百名美貌年青的女子中,找出谁是文成公主。禄东赞凭他敏锐的眼力,一下子就把那仪态大方的公主认出来了。
  这些传说不大可能是事实,但是却反映了吐蕃人民对唐蕃友好的愿望和完成这个使命的使者的赞美。
  公元641年,二十四岁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动身到吐蕃去。唐朝廷为公主备了一份十分丰富的嫁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当然是少不了的,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吐蕃没有的谷物、果品、蔬菜的种子,药材,蚕种。她还带了大批的医药、种树、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的书籍。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从唐朝边境到吐蕃,一路上都有人准备好马匹、牦牛、船只、食物,接送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亲自从逻些赶到柏海迎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婚礼结束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越过雪山高原,到了逻些城。公主入城的那天,逻些人民像过盛大节日一样,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松赞干布还在逻些按照唐朝的建筑格式,为公主专门建造了一座城郭宫殿,给公主居住。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公元650年,松赞干布死去。唐太宗也在前一年病死,接替他的是太子李治,这就是唐高宗。
  文成公主庙在青海省玉树县结石镇南约20公里的通天河畔。相传系唐代藏民为纪念文成公主而建。这是一处藏式平顶建筑,高9米,长宽均约10米。庙内正中有文成公主浮雕石像、依山势凿成,像盘腿端坐,通高8米,其两旁有8名浮雕侍女分两层侍列。文成公主和侍女像均雕刻精堪,造型浑朴生动,神态端庄,反映了唐代雕刻工艺的高超水平。庙内两侧墙壁上有二个活佛画像,雕像对面壁上亦有绘着竹笋、石榴、棉花、宝镜和馒头的壁画,记录了当年文成公主教当地藏族人民耕作与纺织的事迹。庙宇面临溪流背倚高山,掩映于苍松翠柏之间,是西藏佛教徒和海内外游人朝拜与游览之所。
  文成公主的基本介绍:
  文成公主,(?-680年11月1日),唐朝皇室远支,汉族,汉名无记载,在吐蕃被尊称甲木萨(藏文:རྒྱ་མོ་བཟའ་,威利:rGya Mo bZa'。藏语中“甲”的意思是“汉”,“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思为神仙)),唐朝和亲公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本是唐室远支宗室女,于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