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七月流火的火指的是什么意思(火星合月在古代预兆)

  • 继续嚣张z继续嚣张z
  • 影视
  • 2023-09-10 17:15:01
  • -

七月流火的火的意思:星名,即大火星、心宿二,现代天文学中的天蝎座α。每年农历六月出现时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

七月流火(qī yuè liú huǒ),最早出自《诗经》中的《国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火”即指“心宿”,就是“大火”星。每年仲夏午月黄昏,“大火”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而到了七月黄昏,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此处的“流”不是流星的流。水向低处曰流,“大火”向西天下坠也是在流;“七月流火”就是“心宿二”晚上向西天慢慢落下去,预示寒冷的季节就快要来到,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七月”, 指的是夏历(夏正)的七月,大致相当于公历的九、十月份。“流”, 指移动,落下。“火”,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心宿二,《诗经》年代夏历五月间(即仲夏夏至前后)黄昏时心宿二出现在天空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向下行。 故称“流火”,时暑热开始减退。

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这里的夏历并非“夏时”的历法,实际上夏历、殷历、周历等古六历均为战国时期所成,诗经年代杂用三正,《诗·豳风·七月》一篇之中,凡言月者皆夏正,凡言日者皆周正。

七月流火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成公历七月,所以“七月流火”在现代常被误认为天气炎热。其中,火指星座名,即心宿。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意思是七月大火星渐渐西洛,到了九月妇女们开始缝制寒衣,其中“火”是指火星。出自于《诗经.国风》的歌谣,名字是《国风·豳风·七月》,这首歌谣来自于三千多年前西周时期一个叫豳(bīn)的封国。豳国也就是古戎狄,在今天陕西的彬县、旬邑一带。这首歌谣的美就在于以平铺直叙的手法,素描了豳县人民有序进行农事活动的欢快祥和场面。“七月流火”,其实是一个成语,不是单纯字面上的意思,不能简单理解为:七月份的天气像“火”一样热。“七月流火”表达的真正意思是:到七月后,大火星西移,天气将渐渐转凉。概而言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句话很形象地表达了一个气候转换时的自然现象: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七月:指夏历的七月,也就是今天农历的七月,大致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 指移动,落下。火: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天蝎座α星,它是天蝎座里较亮的一颗星,发出火红色的光亮),即心宿二,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故称“流火”。古人发现“七月流火”之时,也就是当“大火”星逐渐向西方流动、下坠的时节,天气就会开始渐渐转凉。

  出处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注释:

  豳(bīn)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

  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个月的日子。以下二之日、三之日等以此类推。

  觱(bì)发(bō):大风触物声。

  栗(lì)烈:或作“凛冽”,形容气寒。

  褐(hè):粗布衣。

  耜(sì):中国古代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

  馌(yè):馈送食物。

  田畯(jùn):农官名,又称农正或田大夫。

  译文:

  《诗经·国风·豳(bīn)风·七月》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举例

  殊不知,七月流火并不表示天气酷热,而是说酷暑减退,天气转凉的意思。

  熟悉东方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较近较火的就是“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这句话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天气转凉,记得添衣。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一节,意思是到了农历的七月,大火星不在南中天,而是向西下沉了,说明天气开始转凉了。大家看了我解释,可能不大明白:大火星是火星吗?为什么大火星西沉天就转凉了?

  要想明白以上问题,就得先说说古代天文学的知识。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高科技产品,他们完全依靠实际观察天体运行,用心记录分析天体运行和人们生活的关系,从而产生了中国特色的古代天文学。古人把黄道和赤道周边的星星,根据他们的运行轨迹,将其分为二十八星宿。说的二十八宿,大家恐怕不陌生吧,至于二十八宿都是什么,我在这里啰嗦一下,二十八宿是: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七月流火”中的“火”就是青龙七宿中的心宿二,又名“大辰”、“大火”、“龙星”。相传上古时期,帝喾高辛氏封其长子阏伯于商丘,阏伯是尧帝时的火正,以火纪时,祭祀大火。商丘是商朝的发迹地,商王以此星为龙星。大火星可不是现在所说的火星,因为他的光火红,古人称其为大火星,他也是天蝎座中的较亮的星。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观察一下,农历六月这颗大火星在正南天,到了七月,大火星就西沉了,天气逐渐变凉了。

  “七月流火”后面还有“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说的是西周时期,奴隶们辛苦劳作和生活的场景。现在好多人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将“七月流火”理解为公历七月,天气热的像大火在流动,就与“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偏离了。

七月流火的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夏去秋来,天气渐渐转凉,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指的是在7月这段时间,黄昏的时候会有一些火星流过,是可以在天空中看到的,这个火星说的是火烧云。 在这句诗句中,7月流火的意思就是天气慢慢变凉了,这说明7月份的天气已经开始慢慢凉爽了。 是在7月的时候,天气慢慢的变凉了,可以看见星宿从西边落下去了。

其实对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句话很多人也并不陌生,相对来说,它的历史也是非常的深远,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的一种生活的意义及节气的风俗,相对来说也是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相应的文化价值,其中,七月流火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接下来就来具体说说。

其实,七月流火的意思就是说在七月的时候,在黄昏的时候经常都会看到有火星流过,这其实是一种节气,以及相应时间段气候的变化特征,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典型的,虽然在现在来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火烧云,因为在七月的时候,相对来说,天气比较炎热,而在夏天太阳落山的时候也比较晚,自然在西边就会出现很多的红晕,而相对来说,对于天气没有太常见,所以就会认为是有很多的火星在往下掉,这也就使得七月流火的传闻在不断的传承。

而对于九月授衣来说,主要就是说在九月的时候,由于天气已经慢慢开始变凉,所以很多人就开始增添衣服,那必然做衣服和裁剪的工作就要交给女人的手里,让她们通过相应的制作,才为他人增添衣服。

所以总的来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句话还是比较通俗的,它也直接的反映了社会的发展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气候以及天气状况的变化,对于我们现在来说也是有一定的文化价值,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历史的风俗,以及相应的文化特征。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火烧云这一个自然现象。 七月流火指的是在七八月份的时候,天气最为炎热的时候,最早起源于一种天气现象。 火是一个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夏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的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即心宿,从西方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