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如何评价纪录片《镜子》(《镜子》电影)

  • 心灵的便签心灵的便签
  • 影视
  • 2023-01-16 16:07:23
  • -

最近,央妈播出了这样一部“三集片”《镜子》,这部片子照出了什么鬼?

孩子是一面镜子,通过他可以看到他的父母,看到他的家。

带着好奇,我牺牲了600MB流量和1.5小时,认真的看完了这个所谓“三集片”——《镜子》,我承认,我哭了,里面的的很多情感表达,让我难以控制。推荐那些已经有孩子的,即将有孩子的爸爸妈妈们都看一看。

应该为央妈点赞,她终于俯下她那高贵的身躯,终于能用肉眼看看我们现实社会中的普通家庭和普通孩子,终于敢直面存在的问题。

这是一部“纪录片”,所谓记录就是应该把客观发生的事情用镜头真实地记录下来,纪录片也应该是一面镜子,导演不需要也不能有什么倾向性,观众也不需要试图去理解导演的价值观,看完了自己思考就可以了,不去评价谁对谁错,包括解决问题的水平高低的问题。

我把这部片子看做是“呐喊”,是一声“惊雷”,它想唤醒那些迷茫的沉睡的家长们的灵魂,如果你把它当做广告片来看,如果你试图去联系片子里的军事化培训机构去彻底解决与孩子的问题,那只能说明你还没真的醒。

孩子不喜欢读书,辍学;孩子有网瘾,沉迷于游戏;孩子不听父母的话;父母与孩子无法沟通;孩子脾气暴躁,甚至殴打母亲;孩子沉默不语,孤僻,没有存在感。套用一句老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些问题看上去五花八门,其实说到底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只有一个,那就是镜子里看到的人和发生的事。

很多问题并不是我们长大了才有,只不过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问题被暴漏,被放大,被激化。激化到无法控制了,家长才意识到这是问题。

问题的种子在2-6岁这个阶段已经种下了,对于一个人来讲,这是世界观形成的阶段,大部分人在成年后都是按照小时候形成的世界观在处理事情。

我们小的时候也有反抗意识,只是小的时候我们太弱小,我们的不满意,我们的反抗就是哭闹,结果经不住大人的糖衣炮弹,等我们长大了,有力量了,反抗变得掷地有声,反抗变成了暴力和战争。

我们是怎么和孩子结下不解之仇的?

控制欲,这是片子里的家长们共同的问题,人都有控制欲,但是可以看出,他们的控制欲极强,我们很多普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无法摆脱被领导、被父母、被舆论、被文化所控制,这种控制也可以叫做影响,也叫做羁绊。每天被外界或外人控制当然不舒服,那么他们也要发泄或者反抗,理所当然,家庭和孩子成了他们的发泄对象,所以他们要控制自己的孩子,孩子必须听他们的话,他们把自己当做上帝,孩子的上帝,这个小家的上帝,稍有忤逆他就要行使审判权。

威逼利诱,利欲熏心,恶言恶语,家庭暴力,这些都理所当然,因为是以爱的名义,披上了爱的外衣。等孩子长大了,他们会把这些曾经用在自己身上的手段,曾经给自己造成的伤害,毫无保留地,彻彻底底地的还给父母和家庭。他们不仅是镜子,镜子只能照到当下,他们是摄像机,过去的事情他们都历历在目。

真正需要控制的其实应该是父母,自我控制,我们不应该把工作上的情绪,把生活中的抱怨,把这些负能量带到家里来,家庭不是垃圾站,孩子更不是垃圾桶,我们发泄出来爽了,但是,照顾过家人和孩子的感受吗?收起那些虚伪的东西吧,什么我爱你,我想你,我惦记你,去给我做顿晚饭,好吗?什么要勤奋,多读书,积极向上,把你那手里的二条打出去再说吧。我们家长就是这样,前一秒还在教育孩子不许说谎啊,后一秒接了个电话就满嘴跑火车,前一秒还说自己没钱买不起这个玩具,后一秒就下单买了个一万块钱lv。

当家长抬起那罪恶的手要打在孩子身上时,停一秒,这一巴掌下去是出于自己的愤怒还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孩子真的做错了?还是你觉得他错了?打了孩子真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同样的场景是不是前不久刚出现过,打完了,改了吗?如果真的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了,我相信大多数家长会放下手,会冷静。

小孩子是人,小孩子心智不成熟,圣经里讲:若不像小孩子,段不能进神的国(天堂)。为什么?因为小孩子有一颗纯净的心,他们谦卑,从来不自以为是。大人利用自己的经验,利用自己的知识,利用自己的强壮欺哄小孩子,这是最可耻的行为。

对待弱小的人,我们应当怜悯和呵护,正是因为他们分辨不出真假,所以我们必须讲真话;正因为他们弱小,所以我们更应该保护,而不是伤害;正因为他们无知,我们更应该让他们大胆的实践;正因为他们心智脆弱,我们更不能去擅自施加影响。

人最需要尊重和理解,所谓尊重,是尊重一个孩子的选择,无论对或错,大人只需暗中保护,暗中观察,碰了壁孩子会哭,这没什么,总比永远无知的好,起码他知道那壁会伤人,这是成长必经之路,人总要学会一个人走,真的等孩子长大了你再放手,你会发现根本放不开手,孩子不仅不会自己走,还会因为走不好而埋怨你。

所谓真正的理解,是理解他人,理解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的确,想理解一个小孩子的真实想法挺难的,因为他们不会表达,总是会哭,哭代表了太多的含义,有恐惧,有不满,有疼痛,有着急,有困了,有饿了,有伤心,有内疚。如果我们认真的对待孩子,不因他的哭儿烦躁,不愤怒,平静的思考,以我们与孩子的默契程度,其实是可以分析和理解的,就算不了解孩子,猜猜总可以吧,一边猜一边沟通,答案自然就出来了,接着是“对症下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有些事情需要耐心等待,我们要慢慢地等待孩子的成长,静静地陪着他长大,别怕枝枝蔓蔓,枝枝蔓蔓长大了就美了,要像静待花开一样有耐心。

有些事情不能等,改变自己要趁早,反思反省,面对问题和矛盾,我们不能试图先去改变别人,而是要从自己做起,自己的改变让别人看到了,才有可能带动别人的改变。

2017年4月16日,在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召开之际,纪录单元的影片放映活动先期展开。在200多部提名的纪录片作品中,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出品的真实电影《镜子》脱颖而出,入围终审环节,它将于另外四部优秀的纪录影片角逐纪录单元“最佳中国长片奖”。
央视纪录片《镜子》经过《天网》栏目十年的酝酿与策划,两年的拍摄与制作,最终完成。
《镜子》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纽特教育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镜子》这部影片经过《天网》栏目十年的酝酿与策划,两年的拍摄与制作,最终完成。
《镜子》是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镜子》这部影片经过《天网》栏目十年的酝酿与策划,两年的拍摄与制作,最终完成。
《镜子》是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镜子》是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影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