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音乐> 影视> 正文

通天塔这部电影想表达什么(《通天塔》韩剧)

  • Ok小FanOk小Fan
  • 影视
  • 2023-04-22 12:56:02
  • -

电影《通天塔》讲述发生在11天内,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四个家庭源于沟通不畅的悲剧故事。

剧情简介——

在摩洛哥、墨西哥和日本发生的三个故事。

理查德(布拉德•皮特饰)和妻子苏珊(凯特布兰切特饰)因为婚姻危机,去摩洛哥旅行,苏珊在旅行车里遭遇枪击,为了医治苏珊,一车美国游客不得不在摩洛哥的小村滞留,而警方也将此次事件上升为恐怖袭击,展开了调查,其实真相却惊人的简单。

理查德夫妇滞留在摩洛哥,影响到了家里的孩子们,墨西哥保姆为了参加儿子的婚礼,只能让她的侄子(盖尔•贾西亚饰)开车带着她和孩子们一起去,但是,从墨西哥过境回来的时候,他们遇到了麻烦,警方怀疑她绑架美国小孩,事情开始不受控制。

日本,聋哑少女千惠子孤寂地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母亲的自杀使她和父亲的沟通越发困难,由于自己的残疾,她也得不到异性的关注,性格越发叛逆。于是,她用自己的方式,和世界沟通交流。



扩展资料:

《通天塔》是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执导的剧情片,由布拉德·皮特、凯特·布兰切特、菊地凛子主演。该片于2006年11月10日在美国上映,2007年3月1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角色介绍——

1、理查德

演员布拉德·皮特

苏珊的丈夫,美国人。与妻子苏珊前往荒凉的非洲旅游,目的是为了挽救他们濒临崩溃的婚姻。不料苏珊突然被子弹击中,为了挽救爱人危在旦夕的生命,理查德千方百计四处求救,怎奈人生地疏、语言不通,任何一件简单的情况解释起来都遇到重重障碍。

2、苏珊

演员凯特·布兰切特

理查德的妻子,与丈夫理查德婚姻不睦,在非洲经过了反复的争论以及内心的挣扎之后,两人依然摆脱不了怅惘的心结,正搭巴士奔向下一个目的地。不料悲剧突然降临,一颗子弹穿过车窗,击中了她。

3、绵古安二郎

演员役所广司

日本人,妻子莫名自杀,所以去非洲打猎愈伤,后来将那把难以直面的猎枪赠送给摩洛哥的老导游。导游把这把猎枪卖给了当地的牧羊人。

4、千惠

演员菊地凛子

绵古安二郎女儿,聋哑人。她遭遇了裁判的误判后,再次受到了搭讪少年的歧视。于是,一心想要得到爱的她开始了自我放逐之旅,先后勾引牙医、警察。

片讲述了四个家庭或更多家庭的遭遇,他们的生活毫无幸福感可言,他们全部封闭而沉溺,这是这样的罪??

家庭一:美国夫妇——请原谅,我一般记不住美国或任何老外的名字——和他们的儿女。美国夫妇情感濒于崩溃。这从女主人看其丈夫的眼神里就可以看出来,那种鄙夷、愤慨和无奈。她对自己以前的高贵至少是上层的生活有极强的优越感。可是他们之间已经没有共同语言了。

与那群陪衬的游客一样,他们只是把自己放逐一次。没看到游客对摩洛哥的景色有什么赞叹的词语。沙漠和戈壁的荒凉景象正象征了电影中人物情感的冷漠和荒凉,互不理解。

家庭二:摩洛哥男孩和他的父亲。摩洛哥男孩无疑是电影一个重要的角色。他们一个无意识的举动牵连了整个世界。好比蝴蝶翅膀效应讲的一样,电影里正是套用了这个理论来实现其情节环。任何一件事情都成为其他事情的因和果。这在讲述手法上,是明显的一种新尝试。

但是,摩洛哥男孩偷窥和手淫的细节,正表现了另外的含义,那就是,这世界上最大的命题:性。人生而俱来的性,成为电影中一个不明显但无法回避的命题。枪,成了最大的意象。当然,摩洛哥男孩最终因此而遭受了巨大的伤害,使他的家庭濒于破灭的边缘。这肯定于无知无关。

家庭三:日本女孩和他的父亲。日本女孩是另一种存在。她的母亲开枪自杀。这是电影里讲的细节。而女孩从一出场,就是寻找一个男人作为自己的猎物,好奉献自己。这情节与她父亲是猎人这一意象非常接近。电影虽然没有讲他跟妻子之间的矛盾,但从“猎人”这一意象,我们可以分析他的特点。

他四处猎艳,毫无顾忌,于是造成了妻子的自杀。当他把枪送给了一个摩洛哥导游以后,他不再大猎了。警察问女孩的话可以证明这一点。警察问:你爸爸还打猎吗?女孩:摇头。而女孩,也在布猎,可是她的缺陷——聋,使她无处发泄。这是一场怎么样的罪,笼罩着这个家庭??

家庭四:墨西哥保姆一家。这个在美国生活了16年的墨西哥保姆,似乎本没有给她的家庭带来财富。她的丈夫看上去死得很早。她生活在美国,十分善良,赢得了雇主的信任——他们可以把孩子托付给她而去旅行。男主人公打电话的第一句话是:xxxx(保姆的名字)。

从这习惯看以看出她跟雇主一家的和谐关系。可是这一切最终完蛋了。她的侄子下落不明,主人的一场旅行成了悲剧的原因。

四个家庭没有一家是完整的、幸福的。“破碎”是电影处理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唯一手段。问题是:这些破碎是怎么产生的??这是电影始终没有解决的谜团。我们不妨做以下的解释——

枪的意象。枪。摩洛哥男孩的枪,伤害了美国妻子。这枪也伤害了他的家人。而枪来自日本猎人,所以,间接讲,这枪也伤害了日本猎人的妻子和女儿。这是明线。反是与那把步枪有关的人都受到了伤害。

摩洛哥男孩手淫,墨西哥保姆的儿子要结婚,日本女孩疯狂寻找一个好发泄欲望的男人,这是暗线。凡是涉及到性的人都受到了伤害。似乎正常的婚姻要好一点,可是墨西哥保姆一家处境也相当不美好。

再做更深入一步的推测。通天塔(babel)本指《圣经》故事中的塔,上帝惩罚人类,使他们说不同的语言,处于不同的区域。这造成了人类社会的隔阂。可是这里的“沟通”据说是原来的主题,而我老人家不这么看。塔,也是一个意象,通天塔,当然更可以拿来说成人类生命里最大的主题:性。

说到这里,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推测——

这些家庭所遭受的罪,都与性有关。假如说美国妻子有了外遇,这外遇正好是摩洛哥情人,丈夫想与妻子面对摩洛哥,这使妻子非常不高兴。这可以解释美国家庭的罪。摩洛哥男孩无处发泄的性欲最终使他的家庭面临灭顶之灾。日本妇女的性更各自造成了巨大伤害。

墨西哥儿子的婚礼给他的老妈和表兄造成了伤害。究竟最后一项性带来的伤害较轻。可是我们不知道那个开车晚上冲出去的墨西哥人究竟怎么样了。如果他死了,那性的罪恶就彰现无疑了。

性,何以造成如此巨大的世界范围的伤害?

这样的分析,我们不得不推测到“原罪”。那就是人类最初的罪,这罪也是性。人类始祖夏娃和亚当,他们在伊甸园里的性,给人类带来了伤害,使他们失去了伊甸园,不得不面对寒冷、疾疫和饥饿。

而导演自己也许没有意识到电影最终会这样。而且更重要的是,导演没有明确电影内涵的情况下,使情节上的环节逻辑减轻了许多,在意象上也少了一些,这造成电影理解上巨大障碍,这是其无缘奥斯卡奖的最大原因。人们说《通天塔》曲高和寡,其实是没有看到真正的问题。

假如电影在情节处理上更加逻辑一些,沙漠里再出现蛇——这是人类原罪的祸首,受上帝诅咒,永远用肚皮行走的毒物,它就是性的象征——在意象上可以给理解电影更多帮助。

还有,导演应该给每个家庭一种合理的解脱途径。当我们看电影到最后,提琴呜咽而单调的声音锯子一般撕咬着我们的心,这声音一直到“end”,这无疑是给观众心里添上一堵墙。看完电影,“原罪”的沉重的罪恶感堆积在观众心头,让他们沉重地走出去,对性产生深深的怀疑和不信任,这到底是好事呢还是坏事??

看完电影后,我做了这样的梦:梦里我发现了其他的三个(也许四个)家庭(中国家庭),他们为了移民美国,费了许多周折学英语,最终一直没有获得签证。这算是对电影“沟通”主题的一种理解吧。

不管怎么样,语言的沟通永远不会成为人和人之间交流的障碍。文化的巨大差异看似强大,其实也可以交流。而人类自己隐秘的内心世界,他们对性的理解和无法满足,是永远无法沟通和理解的。

试问:有多少性是因为爱?无爱的性其实就是人类的原罪。也许这是导演想告诉观众的吧,可是他们没有处理好。

哎,一个有缺陷的电影,正好可以完成这样的命题——

这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这部影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两对小孩以及带有残疾的千惠子。
  通天之塔也正如同它的初衷,找回一种失去的东西—人们没有误解,没有障碍,人与自然相处融洽的世界,或许是一种方式。
  影片以一种记述的方式,将几个事件交叉起来,穿越时空。但事件也总是有交织的。
  首先,摩洛哥的兄弟。象所有孩子一样,他们充满了好奇,但是一场意外改变了生活。他们还是孩子,是体验世界,感受生活的年龄,但贫穷和政治,让他们一下子背负了很多。当报道播出,没有人担心他们,当少年看到自己的渺小时,只有举起双手,去接受他人认为的所谓的审判,而哥哥,只有自生自灭。在我看来,多了几许无辜。可是当局和美国却不会认同这样的无辜,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同样的语言,同样的目标,因为他们是两个国度。
  在这段镜头中,背景始终是那贫瘠的沙漠,让人没有方向感,虽然有些许绿色的植物,可是在那片土地上,绿色始终也会消散全无,被迎风吹来的沙子一层层的裹住,成为一株“沙漠植株”。
  之后我看到了带有残疾的千惠子。她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只有颜色,只有动作;没有声音,但是就是这一点,成为了她与世界交流情感的障碍,更糟的是,在幼时失去了母爱!没有人去倾听她的诉说,没有人去理解和重视他们,她也一定会与这里的文明,生活,渐行渐远~导致了心灵的在尊严上的寄托,甚至不择手段,是畸形的。当自己用着手去向这个世界诉说时,同样的手,在物质上可以做到,但在精神上,却总抓不到它。那会是多么的无助,伤心。片子中,母青的死因,总与父亲的有出入,看了些解释才知道,原来她是想去寻找母亲,去拥抱另一个世界。在这里的镜头,总是记述,声音,视线,有与无,高与低,形成3种身份的感受,立体,生动。在短短的情节中,产生种种比较,也可以已自己的视角去体会,形成客观上的理解。千惠子的几次裸露,我认为也表达了人类最原始的愿望,一个急切希望能与之共融的空间,好不在孤独。片子的最后,在夜色黎魅的映衬下,千惠子拥抱了父亲,也许是依次倾诉,也许是对父亲与自己之间隔阂的消融,但我希望的是,更是她以全新的自我,拥抱身边的一切的时候,靠的就是触手可及的亲情,自己内心的强烈愿望,以及社会每一点颜色的闪动,这期间,没有任何障碍。
  最后是理查德的两个孩子。令我有记忆的是当他们去参加宴会时,是去另外的国度,去感受新的不一样的生活,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愉快周末。但当,爪小鸡的游戏结束后,当着孩子的面,将一只活鸡就地扭断了脖子,鲜血溢出,两个孩子吃惊的看着,一个小生命如此轻易的被大人夺走了,同样,人类与自然也没有语言,没有公识.。可当面对一个很弱势的生物时,强大者就真的呢么无情的亮出你的拳头么?这里我觉得也映衬了以上的两段文字。同样是手无足力,他们来到这里难道就因为物质上的金钱,或者地位,或者身体的健全就完全与他们隔离么?此时,或许,障碍也不存在了,因为答案早已经刻在强者手中。同样,这里的镜头带有孩子门玩耍轻快,甚至还添加了小女孩的手部姿势和眼神及其他动作,去表达他们孩童的天真,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片子中均有红色切断了他们的美好,惟独千惠子的世界中没有,我也不希望他那裸露的背翼上有丰满的羽毛,去成为通天塔;只希望她的哭素能象镜头一样远离我们的视野,而最后的全景图留在我们的心中,不仅是愿望,更是行动,也更加是一座通天之塔,惠及每一个人的心灵,爱无疆...... 《通天塔》讲述了四个发生在不同国家的故事,这四个独立的故事由一条线索串联,反映了一个全球性的现实问题 《通天塔》这部影片讲述发生在11天内,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四个家庭源于沟通不畅的悲剧故事,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电影主要是用四个家庭,十个人物,三个国家,四种语言,阐述了沟通和交流中的障碍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问题。 巴比伦通天塔
巴别塔
Tower of Babel
巴别塔又名:巴贝耳塔;通天塔;分音塔
据《圣经》创世记第11章记载,是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此故事试图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提供解释。

宗教上的巴别塔
根据犹太人的《圣经·旧约》记载:大洪水劫后,天下人都讲一样的语言,都有一样的口音。诺亚的子孙越来越多,遍布地面,于是向东迁移。在示拿地(古巴比伦附近),他们遇见一片平原,定居下来。由于平原上用作建筑的石料很不易得到,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于是他们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又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由于大家语言相通,同心协力,建成的巴比伦城繁华而美丽,高塔直插云霄,似乎要与天公一比高低。没想到此举惊动了上帝!上帝深为人类的虚荣和傲慢而震怒,不能容忍人类冒犯他的尊严,决定惩罚这些狂妄的人们,就像惩罚偷吃了禁果的亚当和夏娃一样。他看到人们这样齐心协力,统一强大,心想:如果人类真的修成宏伟的通天塔,那以后还有什么事干不成呢?一定得想办法阻止他们。于是他悄悄地离开天国来到人间,变乱了人类的语言,使他们分散在各处,那座塔于是半途而废了。那共同的语言被称为亚当语,历史上曾有学者提出某种语言是原始语言,例如希伯来语、巴斯克语等(参阅犹太文献)。高塔中途停工的画面在宗教艺术中有象征意义,表示人类狂妄自大最终只会落得混乱的结局。

历史上的巴别塔
在希伯来语中,“巴别”是“变乱”的意思,于是这座塔就称作“巴别塔”。也有人将“变乱”一词解释为“巴比伦”,称那座城叫“巴比伦城”,称那座塔叫“巴比伦塔”。而在巴比伦语中,“巴别”或“巴比伦”都是“神之门”的意思。同一词汇(“巴别”)在两种语言里竟会意思截然相反,着实令人费解。其实这是有缘由的。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灭掉犹太王国,拆毁犹太人的圣城耶路撒冷,烧掉神庙,将国王连同近万名臣民掳掠到巴比伦,只留下少数最穷的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囚”。犹太人在巴比伦多半沦为奴隶,为尼布甲尼撒修建巴比伦城,直到70年后波斯帝王居鲁士到来才拯救了他们。亡国为奴的仇恨使得犹太人刻骨铭心,他们虽无力回天,但却凭借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愤怒。于是,巴比伦人的“神之门”在犹太人眼里充满了罪恶,遭到了诅咒。他们诅咒道:“沙漠里的野兽和岛上的野兽将住在那里,猫头鹰要住在那里,它将永远无人居住,世世代代无人居住。”

事实上,“巴别”塔早在尼布甲尼撒及其父亲之前就已存在,古巴比伦王国的几位国王都曾进行过整修工作。但外来征服者不断地将之摧毁。尼布甲尼撒之父那波博来萨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后,也开始重建“巴别”通天塔,他在铭文中写道:“巴比伦塔年久失修,因此马尔杜克命我重建。他要我把塔基牢固地建在地界的胸膛上,而尖顶要直插云霄。”但尼布甲尼撒之父只将塔建到15米高,尼布甲尼撒自己则“加高塔身,与天齐肩”。塔身的绝大部分和塔顶的马尔杜克神庙是尼布甲尼撒主持修建的。备受人称赞的“巴别塔”一般指的就是那波博来萨父子修建而成的那一座。

这座塔的规模十分宏大。公元前460年,即塔建成150年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游览巴比伦城时,对这座已经受损的塔仍是青睐有加。根据他的记载,通天塔建在许多层巨大的高台上,这些高台共有8层,愈高愈小,最上面的高台上建有马尔杜克神庙。墙的外沿建有螺旋形的阶梯,可以绕塔而上,直达塔顶;塔梯的中腰设有座位,可供歇息。塔基每边长大约90米,塔高约90米。据19世纪末期的考古学家科尔德维实际的测量和推算,塔基边长约96米,塔和庙的总高度也是约96米,两者相差无几。“巴别”塔是当时巴比伦国内最高的建筑,在国内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人们称它“通天塔”。也有人称它是天上诸神前往凡间住所途中的踏脚处,是天路的“驿站”或“旅店”。

人们普遍认为,“巴别”塔是一座宗教建筑。在巴比伦人看来,巴比伦王的王位是马尔杜克授予的,僧侣是马尔杜克的仆人,人民需要得到他的庇护。为了取悦他,换取他的恩典,保障国家城市的永固,巴比伦人将“巴别”塔作为礼物敬献给了他。在“巴别”塔里,每年都要定期举行大规模的典礼活动,成群结队的信徒从全国各地赶来朝拜。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塔的上下各有一座马尔杜克神庙,分别称上庙和下庙。下庙供有神像。上庙位于塔顶,里面没有神像但金碧辉煌,由深蓝色的琉璃砖制成并饰以黄金。巴比伦人按照世俗生活的理想来侍奉他们的神灵。大殿内只有一张大床,床上“铺设十分豪华”(如同希腊和罗马贵族一样,美索不达米亚贵族也是躺着进食),床边有一张饰金的桌子。庙里只住着一位专门挑选出来陪马尔杜克寻欢作乐的年轻美貌的女子。僧侣们使人们相信,大神不时地来到庙里并躺在这张床上休息。只有国王和僧侣才能进入神殿,为马尔杜克服务和听取他的教诲;这种超级神圣的东西是同老百姓无缘的,他们只能远远地敬拜心目中的神灵,因为如果近在咫尺,普通人经受不起大神的目光。据希罗多德记载,神像和附属物品一共用去黄金800泰仑,折合现价约值2400万美元。考古学家曾经在僧侣的一住处发现一只石鸭,上有铭文“准秤一泰仑”,石鸭约重29.68公斤。如果希罗多德的记载可靠,则照此推算,马尔杜克神像连同附件一共重约23700公斤,都是纯金所铸或制作!除了神灵,谁能享受如此高的礼遇?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巴别塔除了奉祀圣灵还有另外两个用途。其一是尼布加尼撒二世借神的形象显示个人的荣耀和威严,以求永垂不朽。其二是讨好僧侣集团,换取他们的支持以便稳固江山。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宗教盛行的地方,神庙林立,僧侣众多。僧侣不仅在意识形态上影响着人民,而且掌握着大量土地和财富,如果不在政治上得到他们的支持,恐怕王位也会风雨飘摇。这种忧虑不是多余的,据历史学家研究,尼布甲尼撒之后,新巴比伦王国迅速衰落,以致波斯人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巴比伦城,这与失去僧侣集团的支持有莫大关系。

公元前1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认为,“巴别”塔是一个天象观测台。新巴比伦人信仰拜星教,星体就是神,在他们的神话中,马尔杜克是木星。新巴比伦王国的僧侣们神秘地登上塔顶,难道真的是侍奉半躺在床上的马尔杜克大神吗?对此希罗多德颇不以为然,现代学者更不相信,说不定正是他们半躺在床上观测天象呢!而且,人类早期的天文知识直接产生于宗教和巫术之中,掌握这些知识的多是僧侣。新巴比伦人取得了当时世界最杰出的天文学成就,这座塔的功劳恐怕不可抹杀。

也有人认为,“巴别”塔是多功能的。塔的底层是祭祀用的神庙,塔顶则是用于军事了望的哨所。

传说中的“巴别”塔

正是这座塔使得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鲁士攻下巴比伦后,即被“巴别”塔的雄姿折服了。他不仅没有毁掉它,反而要求他的部下在他死后按照“巴别”塔的样子,在墓上建造一座小型的埃特门南基(埃特门南基是“巴别”塔的另一个名字,意为“天地的基本住所”)。然而,后来“巴别”塔终于毁掉了,波斯王薛西斯怨恨巴比伦人民的拼死反抗,恨屋及乌,下令彻底摧毁巴比伦城,“巴别”塔厄运难逃,变成一堆瓦砾。即使如此,以热爱文化名垂青史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爱慕它的雄姿。公元前331年,他远征印度时,特意来到了“巴别”塔前,英雄与奇观的对话大概只有彼此才能知晓。他一度要修复这座传奇般的建筑,下令全部拆除旧塔,一座更加宏伟壮丽的神塔眼看着有救了。然而,这只是让人空欢喜而已。据说,此时,一只患有疟疾的蚊子叮了他一下,这位文治武功盖世的一代天骄于是一命呜呼,“巴别”塔也就备受冷落了。事实是,这项工程实在是太大了,仅清理废塔就需要一万人工作两个月时间,于是,他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几千年下来,这座塔已变成了废墟,真的应验了犹太人的诅咒。即便如此,几千年后的考古学家科尔德维见到它时,仍由衷地发出了赞叹之声。科尔德维写道:“尽管遗迹如此残破,但亲眼看到遗迹是绝非任何书面的描述可比的。通天塔硕大无比,‘旧约’中的犹太人把它看作人类骄傲的标志,四面是僧侣们朝拜的豪华的殿堂,许多宽敞的仓库,连绵的白墙,华丽的铜门、环绕的碉堡,以及林立的一千座敌楼。当年这样壮丽豪的景象,在整个巴比伦是无与伦比的。”

电影里的《巴别塔》

(空缺)

电影《巴别塔》(Babel)(2006)

别 名: 通天塔/火线交错/巴贝塔
导 演: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编 剧:吉勒莫·阿里加
主 演:凯特·布兰切特 布拉德·皮特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上 映:2006年10月6日
地 区:美国
语 言:阿拉伯语 英语 日语 西班牙语
颜 色:彩色
时 长:142分钟
类 型:剧情片

大场景的影片适合在电影院看。《通天塔》这种在摩洛哥荒山野岭的大场景与东京人工化的俱乐部,在阳光灿烂的室外与光线阴暗的室内,在外在与内心之间大幅度切换的电影,更是那种需要在大银幕上看的电影。你时而被带到人物的最近处,时而又被拉到大视野。

我们被带到摩洛哥的荒山峻岭,乡民的生活被一只枪打破了宁静,这支Winchester牌猎枪,美国制造,由一个日本游客留下来送给当地导游。一个善意的举动引来的却是一个悲剧,这只枪的子弹被放羊的孩子练习着射出去,又射中了恰恰是来自美国的女游客。女游客和丈夫不久前丧子,出游本来是为了挽救婚姻。女游客在小村庄里等待救护生死未卜,同时摩洛哥警察怀疑有恐怖主义行为,要保护国家名声,开始粗暴地追逐牧羊人一家。女游客的丈夫打电话给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家中的墨西哥保姆,要她好好看管孩子,墨西哥保姆要到边境对面的家中去参加儿子的婚礼,找不到替补只好把两个孩子带了去,结果返回圣地亚哥的途中因为侄子冲动的决定,被警察怀疑绑架孩子,丧魂落魄地在野外度过了一夜,几乎把孩子丢了。在地球的另一端,日本警察则被照会调查猎枪的来历,结果我们知道日本游客有个正在青春成长期的哑巴女儿,在成长的痛苦中反叛着也渴望着,而后我们还知道这个家庭的母亲不久前自杀……

倒霉事一桩桩,在观看时几乎觉得编剧有些强迫地把这些巧合安排在一起。但是无论是在摩洛哥等待救援的美国游客,还是东京万家灯火中的一对父女,还是北美荒地中惊慌失措的墨西哥保姆,都是人类处于困境中无助的写照。今天,仿佛人类也在造一座通天塔,今天的通天塔就是全球化,而全球化的通天塔也并非没有代价。

这部影片的手法能够吸引你观看,经常让你透不过气来。摄影是最无争议的部分,给我们难忘的画面,无论是美丽的荒山,还是人工化的东京,摄影的呈现都是那么强有力。表演方面,同时启用大明星与各国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没有感觉任何的不调和,也是影片为人称道的一大特色。凯特·布兰切特,布拉德·皮特的大明星身份正好符合剧情,因为在第三世界的小地方,任何美国人都象是明星。但是转眼之间他们也仍然可以如此束手无策。当然,这部分故事的结局终于转悲为喜,也许是美国观众需要的一点安慰。日本部分的剧情以那个日本女演员的出色表演而格外突出,最不落俗套,但是也最反映现代化社会人的困惑。墨西哥保姆故事讨论边境关系:一方面,资本主义需要全球化,墨西哥人是加州廉价劳动力的主力军,另一方面,疆界又必须存在,出入的规则永远由强势的一方来决定……

什么是能让我们在绝境中保存希望的光芒?当人类因为通天塔而被上帝惩罚,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之间的人类还能靠什么来沟通?影片的创作者好像又绝望又希望。最暗的夜里,我们寻找着人性之光。父与子,父与女,夫与妻的亲情之外,也许是那个摩洛哥导游,那个摩洛哥老奶奶,东京的警察,墨西哥的保姆更能证明着人性的纽带。《通天塔》的导演伊里亚图有才气,有野心,《通天塔》完全证明了他作为电影艺术家的才气,而他的野心是创作一部关于大想法同时又唤起大情感的电影。这个野心到底是否完全实现,还是见仁见智的事情。这部电影的好处在于它只是让你在细微的感受中思考,并不把结论强迫给你,也不对每种文化做类型化的简化,只是唤起对生命的慈悲之情,也许就是这种慈悲之情将是拯救我们于隔阂的光。可是同时,它的故事是否太牵强?费了半天劲并没有说清楚什么?虽然有很多有力的片断,但是这些片断的组合终归没有能够达到创作者想要达到的高度?这是一部让你看了以后愿意跟朋友争论的电影。

〖幕后故事〗

《圣经》里,记载了初始人类想要建一座通天的“巴别塔”,上帝为了防止人类到达天庭而让他们说不同的语言,最终人类的难以沟通造成高塔的坍塌,通天梦成为泡影。而影片《通天塔》借喻了这段隐喻,《爱情是狗狼》的导演亚里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执导了该影片。亚里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是讲结构的高手。该影片因有布拉德·皮特和凯特·布兰切特这两位巨星的加盟,而更加值得期待。

影片《通天塔》带有强烈的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的独特风格,世界上恐怕很难找出什么导演能够把多线索交叉叙事手法运用得如此娴熟,俨然有超越上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撞车》的势头。而且,亚历桑德罗此次把握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显得更加的宏大和人性化。同时,这种多线索叙事技巧在他的手中也已经不再仅仅是表达的工具,而是极富洞察力并具有深刻见解的表达出口,是其展现故事主题的必由之路。伊纳里图曾表示过,将一些故事线索编织到一起已经成为他工作的一种习惯。“当我坐在车里看到有人从路边经过时,我便开始觉得那个人肯定比我头脑中的任何东西都要有趣。所以探究他人的内心是我最大的愿望。与此同时,我们所拥有的现实中的一切也是如此的有限。我更希望探索更加广阔的外部世界,还有陌生的外部世界是怎样影响到我个人的等等,都将成为我作品中所要探寻的目标……”

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凭借这部《通天塔》勇夺最佳导演奖,这也使得他在回到祖国墨西哥后享受到了英雄般的欢呼,也许《爱情是狗娘》是纯粹的本土行为;《21克》则是更加尖锐而小众的,但前两次大胆的尝试之后使得如今的伊纳里图终于迎来了更加辉煌的成绩。在戛纳上《通天塔》呼声最高,甚至高过大师级人物阿莫多瓦的《回归》,也有人认为伊纳里图一直在自我重复,仅此而已,但他坚持自我风格的姿态正是具有独立精神的电影人最可宝贵的地方,而且他也确实找出了最合适自己的表达方式,《通天塔》与他的前两部作品比起来着实有着巨大的突破,在结构和主题上更加宏大与深化,也许它注定不会取得太高的票房,但与观众得到的心灵洗礼相比,那也不算什么。

第64届金球奖,本片获得剧情类最佳影片奖。

第79届奥斯卡奖,本片获得7项提名。

讲故事

巴比伦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古城,它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交汇处。早在公元前1830年左右,阿摩利人就以巴比伦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在古巴比伦国最出色的国王汉漠拉比死后,巴比伦不断受到外族的进攻,历经了500多年战乱,直到公元前7世纪末,才在尼布甲尼撒领导下,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然而,88年后,新巴比伦王国又被波斯人彻底毁灭。随着巴比伦王朝的覆灭,显赫一时的古城巴比伦,也日渐消失在荒草之中了。

在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巴比伦也是古代两河流域地区最壮丽最繁华的都城,巴比伦古城有内外两道城墙,城里最壮观的建筑物,就是通天塔尼布甲尼撒王宫通天塔和著名的“空中花园”,以及那座据说让上帝感到又惊又怒的巴别通天塔。

那么为什么把巴比伦城又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呢”?这个说法来自《圣经·旧约》。

《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修起了城池。后来,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决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这就是巴别塔。他们用砖和河泥作为建筑的材料。直到有一天,高高的塔顶已冲入云霄。上帝耶和华得知此事,立即从天国下凡视察。上帝一看,又惊又怒,认为这是人类虚荣心的象征。上帝心想,人们讲同样的语言,就能建起这样的巨塔,日后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后来人们就把巴比伦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

巴比伦城墙的厚度,可以让一辆4匹马拉的战车转身。长达16公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城楼。城墙的两端起于幼发拉底河畔。河对岸是巴比伦的新城区,一座大桥横跨幼发拉底河,使新城区跟主城连在一起。所以,这座城墙不仅是巴比伦人用来抵御敌人的主要屏障,而且也是一道保护巴比伦城不受河水泛滥之害的可靠堤防。巴比伦城有100座铜做的城门,因此希腊大诗人荷马又把巴比伦城称为“百门之都”。

巴比伦古城的大门叫典礼门,高4米多,宽2米左右。门的上部是拱形结构,两边和残存的城墙相连,门洞两边的墙上有黄、棕两色琉璃砖制成的雄狮、公牛等图像。这座城门建筑得十分牢固,公元前568年波斯人在摧毁巴比伦古城时,只有这座城门幸存下来。在千百年风雨剥蚀下,古城城墙已坍塌无存,唯独这座城门依然完好如初。

穿过城门是一条广阔大道,上面铺着灰色和粉红色石子,大道两旁的残墙上现在还留着清晰可见的雄狮、公牛等图像。尼布甲尼撒的王宫就在大道西边。被人们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就在南宫的东北角。相传,它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让他的米底妻子赛米拉米斯公主,排忧解闷而兴建的,可惜它早已不存在了。

赫赫有名的巴别通天塔就耸立在大道的北面。巴别塔本是巴比伦古城里,一座供奉巴比伦人的主神马都克的神庙。塔的顶端是神殿。有一条石梯可以直通神殿,敬神时,穿着白色法衣的祭司在由乐器伴奏的合唱声中登上塔顶。这座巴别塔就是《圣经·旧约》里的巴别通天塔。“巴别”这个词是巴比伦文,意思是“神的大门”。由于它的读音跟古希伯莱语中的“混乱”一词相似,加上当时巴比伦城里的居民讲的远不止一种语言,《圣经·旧约》的作者也就很容易把“语言混乱”与上帝对建塔的惩罚相联系,编出上述的故事来了。巴比伦古

城里最早的巴别通天塔,在公元前689年亚述国王辛赫那里布攻占巴比伦时就破坏了。新巴比伦王国建立后,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建通天塔。他命令全国不分民族、不分地区都要派人来参加修塔。

尼布甲尼撒下令重建的巴别通天塔共有7层,总高90米,塔基的长度和宽度各为91米左右。在高耸入云塔顶上,还建有壮观的供奉马都克主神的神殿,塔的四周是仓库和祭司们的住房。在5000多年前,人们能建起这样一座如此巍峨雄伟的通天塔,实在是人世间的一大奇迹。遗憾的是,巴别塔如今剩下的仅仅是一块长满了野草的方形大地基的残迹了。

在波斯人彻底摧毁了巴比伦之后,人们对巴比伦通天塔仍然念念不忘。公元前331年,当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已经荒芜的巴比伦后,他曾经想重建通天塔。但是,单单清除废塔的砖瓦就需要一万人工作两个月。最后他只好放弃了这个计划。

千百年过去了,不知有多少人一直想找到巴比伦古城遗址。

1899年3月,一批德国考古学家,在今天巴格达南面50多公里的幼发拉底河畔,进行了持续10多年之久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终于找到了已经失踪两千多年,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公元前605年改建后的巴比伦古城遗址。

考古学家们现在仍在巴比伦古城遗址上进行着发掘工作。许多宫殿、神庙、街道和住房已经渐渐露出地面。考古学家们正在和历史学家、艺术家们一起,根据发掘出来的文物,复制古城巴比伦大多数建筑物的原型,以便有朝一日能使这座人类宏伟的古城恢复旧观。

“通天塔”工程技术研究 团体精神 集体合作的力量 无坚不摧